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土企业面对外来企业时

(2024-03-25 08:35:55)
标签:

杂谈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家,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后,乡镇企业通过数轮改制和转制,最终成为了更具市场特征的民营企业。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分化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原本占有绝对优势的本土企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已远远落后于外来引进的企业。以某区为例,全区共381家亿元企业,本土企业125家,占32.8%,外来企业256家,占67.2%。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格局,原因很多,但有几个因素是很明显的:
       首先,家族性的强弱程度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本土企业的家族性特征更为明显,家族成员占据了绝大部分中高层职位,限制了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即使引进了,孤军奋战,也很难脱颖而出。缺少了鲶鱼效应的家族企业,更加不容易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保守的文化氛围,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会相对弱化。同时,由于管理团队的相对固化,决策者被寄予更高的厚望,而在狼性不足的家族企业中,决策者又很难真正做到集思广益,会影响决策的前瞻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外来企业的家族特征明显弱于本土企业,在人才的引进上也更加地注重才能和实用性,特别是对经过市场检验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更是不拘一格、重金聘用。虽然在人才的使用上会有一定的流动性,但在流动过程中只会越来越好。对于职业经理人的使用,在外来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而本土企业却很难使用好职业经理人。
       其次,资源禀赋的差异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本土企业一般都是从事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利润空间比较窄小,不利于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再加上企业管理粗放简单、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在发展视野上带有先天的不足之处,缺团队、缺资金,缺文化支撑,缺风险管理能力,因此不容易转型发展。而外来企业拥有更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和更广泛的资源优势,带着先进的管理团队和经验,组织架构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转要求;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设备先进、技术领先,员工有更充分的培训和提升机会,产品具有行业话语权和竞争力。站在风口上发展的企业与处于追随状态发展的企业,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其三,苏南地区历来是个重商之地,无论是近代民族工商业还是乡镇企业的企业家,无一不受到当地人的追捧;伴随着本土企业成长起来的那些外来的企业家,同样受到了当地人的尊重。简单来讲,只要你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对地方经济有贡献,就有了立足之本,根本没必要在乎是哪里人。在政商关系上,政府采取的是普惠式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制度化特征,不分企业性质、大小、来源,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审批和服务。因此,各类企业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环境是完全一致的,影响企业发展的只有发展战略、资金、人才等内部因素,而在这些方面,外来企业是明显占据优势的。
       面对外来企业强有力的挑战,本土企业唯有加倍努力、善于学习,加快转型、跟上风口,才能超越自己、超越对手,再创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梅园随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