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和古洞传奇故事之一:桃源仙馆的传说

(2012-02-15 07:38:14)
标签:

太和洞传奇故事

旅游

清远高峰

地域文化研究

文化

分类: 清远民间故事

太和古洞传奇故事之一:桃源仙馆的传说

撰文 摄影/高峰http://s5/middle/613fd43fhb90e4d2636a4&690
桃源仙馆正门。


山青水秀的太和洞,滋润着一方土地,哺育着八方人家,吸引着万千游客,成为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桃源仙馆的旧址所在地叫桃源村,村中住着一户人家,兄长叫桃哥,小弟叫阿源。桃哥从小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在他父母健在,桃哥也乐得清闲。而小弟阿源却截然相反,整天带着心爱的大黄狗上山打猎,下溪捉鱼,帮补家用。阿源对父母和兄长特别的孝顺,性格随和,温文尔雅,是个清纯英俊的小伙子。

后来,桃哥娶了媳妇,更加沉溺于闺房之乐,什么事情也不干了,所有的家务都落在阿源身上。有一天,阿源父母突患急病,不久便双双辞世,家境从此一落千丈。

桃哥在媳妇的唆使下,不断将家产变卖,不出一年功夫,家里只剩下一间旧屋,一头老牛,一只黄狗和几亩稻田。桃哥媳妇又闹分家,最后,兄弟俩经协商,正式分家,兄长桃哥分得旧居一间,老牛一头,稻田五亩,小弟阿源分得牛栏一间,黄狗一只,瘦田二亩。

春耕开始了,村民们牵上水牛,欢天喜地去犁地,桃哥夫妇也懒洋洋地开工。阿源见自己一无水牛、二无农具,不知如何耕田,沮丧之余,坐在村头的大树下打盹。

迷迷糊糊之间,阿源觉得有个仙女驾着祥云来到他跟前,右手拿着拂尘,左手拿着丝巾,一面帮他驱蚊、一面问他为何不去搞春耕。阿源将家事和心事一一倾诉,说到伤心处,忍不住流出眼泪。仙女再三安慰,并教给他如何用狗犁田的妙法。

第二天,阿源照着梦境中仙女的指点,找来木料,做了一套农具,套在大黄狗脖子上,然后从挎包里掏出一块香芋头往前一丢,大黄狗便奋力往前冲去,阿源如此循环反复,不到半天功夫,二亩瘦田便犁好了。

桃哥从未犁过田,只知道不停地鞭打老牛,到了傍晚,又饿又累的老牛一头栽倒在稻田里,再也爬不起来了。

桃哥偶尔经过小弟阿源的稻田边,看见阿源的稻田已经犁得整整齐齐,十分惊讶,以为阿源买了一头水牛,便到牛栏找阿源借牛犁田。

阿源再三解释没有买牛,桃哥就是不相信。最后,阿源只好将梦遇仙人,秘授他如何用狗犁田的方法,故犁得如此整齐。桃哥恍然大悟,继而苦苦哀求阿源借大黄狗一用。

阿源开始不同意,但最后经不起桃哥的死缠烂磨,只好极不情愿地将大黄狗借给桃哥使用。

性格暴躁的桃哥死性不改,不到半天功夫,大黄狗被他打得呜呼哀哉,惨死田头。阿源伤心至极,在田头抱着曾经朝夕相处的大黄狗伤心痛哭。最后,找了一个木箱当棺材,把大黄狗埋葬在山坡上,并在坟前种了一丛丹竹。

第二年清明节,细雨纷纷。村民都到山坡上扫墓,凭吊先人,阿源拜完父母之墓,不知不觉来到大黄狗坟前,回想从前和大黄狗一直相依为命,感情笃厚,不觉流出了依恋之泪。他将坟前的杂草铲干净,摆上祭品,虔诚地合掌鞠躬:“人家拜龙山,我拜狗骨。人家拜龙山,我拜狗骨------”拜到伤心处,倚着坟前的丹竹伤心痛哭。丹竹受到颤动,竹叶纷纷落下。说也奇怪,飘洒而下的竹叶落到地上,变成了金灿灿的铜钱!阿源惊讶得目瞪口呆,过了好长时间才定下神来。他匆忙将地上的铜钱捡起,欢天喜地回家了。

不久,阿源在村中新建了一栋住宅,引来了许多羡慕的目光。桃哥见小弟一夜暴富,便三天两头往阿源家里跑,想探测发财秘密。但阿源守口如瓶,桃哥无可奈何。

清明节又到了,阿源照旧上山扫墓,照旧在大黄狗坟前哭祭一番,丹竹照旧下一场“铜钱雨”,阿源照旧将铜钱背回家。在暗处偷窥的桃哥见状,猛掐自己的大腿,他以为是梦中所见呢,当他醒悟不是做梦时,以为发财的机会来到了。

桃哥依样画葫芦,对着狗坟“哭祭”一番,口中喃喃自语:“人家拜龙山,我拜狗骨。人家拜龙山,我拜狗骨-----”然后手摇丹竹——飘洒而下的竹叶不是变成想像中的铜钱,而是变成奇臭无比的狗屎。桃哥被“狗屎阵”打得落慌而逃,不禁恼羞成怒,把丹竹全部砍倒,狗坟也夷为平地。

阿源闻讯,悲痛欲绝。在大黄狗坟前静坐三天后,把丹竹扛回家,细心编织成鱼篓,开始了打鱼生涯。

阿源是个乐善好施之人,经常接济贫苦村民。说也奇怪,用丹竹编织成的72只鱼篓,每次鱼获都是满满的,阿源除了自用,一部分挑到集市上出售,一部分送给村民,生活过得挺有滋味。

桃哥见阿源又有如此神奇的捕鱼技术,不禁眼红起来,某个月黑风高之夜,桃哥偷偷下溪检查阿源的鱼篓,想探测秘密,奇怪的是,他连一条小鱼也没有见到,鱼篓里只有几只懒蛤蟆和几条水蛇,气得桃哥怒发冲冠,见一个鱼篓便破坏一个,最后一个鱼篓是放在村头的大榕树下,桃哥见最后一个鱼篓只有几条莽蛇仔,便提回家,准备煮熟当夜宵吃。

桃源村山高林密,山腰上盘踞着一条大莽蛇,平时与村民互不侵犯,今晚它下山觅食,见桃哥捉了它的蛇仔,恼怒之下,一口将桃哥吞下肚。

几天后,村民在半山腰蛇洞门口发现了桃哥的遗物,才知道桃哥已葬身蛇腹。阿源虽然憎恨兄长平时的霸道行为,但毕境血脉相连,手足情深。便带领村民来到山腰,在蛇洞门口点燃柴火,将大莽蛇熏死洞中。

后来,阿源倾尽全部积蓄,在半山腰建起了一间庵堂,名曰“桃源仙庙”,一来祈求上天保佑百姓平安,二来祈求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来祈求父母和兄长的灵魂早日安息,早升西天极乐世界。

阿源后来得到仙人点化,皈依道教,成为“桃源仙庙”的高深道长,最后百岁高寿,无疾而终。

有道是沧海桑田,人世间变幻无常。昔日土地肥沃的桃源村,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被冲得怪石嶙峋,变成钟灵毓秀的观光胜地。桃源村的先民随着太和洞山口的冲积平原的形成,逐渐迁移至山口两侧,形成了“太和”及“乐园”两大村落。而阿源的“桃源仙庙”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湮灭于丛中之中。

一百五十年前,被誉为“开山二十八友”的旅游发烧友,沿太和坑上溯探险,一路披荆斩棘,来到“桃源仙庙”遗址,相传领头的黎学士被一块瓦片绊倒,捡起一看,只见瓦片上隐隐约约写着四句话:一击灵钟响四方,妖邪扫尽保安康,平生行善无灾劫,福有攸归喜满堂。

黎学士心里打了个激灵,心想,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桃源仙庙”遗址了。于是他与“开山二十八友”商议,在此地建一座道观,将与人为善、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不久,一座宏伟壮观的道观矗立在太和洞半山腰上,命名为“桃源仙馆”。从此,“桃源仙馆”逐渐声名远播,成为太和古洞内的名山洞府,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