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博会淘宝要留神被忽悠【世博印象】


标签:
上海世博会购物旅游纪念品中国制造原创摄影 |
分类: 上海世博会 |
到世博会参观游览的游客,特别是平日少有机会走出国门的朋友,对有着鲜明异域文化特色的外国商品倍感新奇,爱不释手,大都会买一些回来留作纪念。不过依我的观察,有些商品售价畸高,少部分商品产地可疑,甚至以国产货冒充外国商品,大家买的时候要多长一个心眼才是。
以前我在一篇名为《沦为阿拉伯集市的也门馆》(点击进入)中就曾对某些商品的产地提出过质疑。这次到非洲联合馆热闹的非洲集市上更加深了这种疑问。
非洲集市中的绝大多数产品显然是来自遥远的非洲大陆,比如下面的葫芦雕刻,还有现场表演,更增添了产品的可信度:
北非的阿拉伯陶罐也很正宗。
北非的香水瓶和陶瓷制品,以前在开罗的集市上见到过:
木雕产品也很有非洲特色:
非洲的打击乐曲:
让人眼花缭乱的首饰制品:
不过你要是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产品都是非洲原产的话,你就太低估中国人民的智慧了。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有什么东西生产不出来呢,更何况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你有机会去一趟义乌小商品城,你一定会大开眼界的。
其实,如果你有机会到世界各国旅游,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亚非拉国家,在异国他乡买到Made in China 的旅游纪念品的概率还是很高的。但这些产品都是按国外客商的要求定制的,在国内是买不到的。只要价格合理,特色鲜明,即便是中国制造也无损其纪念意义。
但如果在自己家门口,有人故意隐瞒中国产地,以高价再兜售给国人,这种做法就有些欠妥了。按照世博会的商品售卖规定,各国销售的纪念品允许异地加工,但必须标明产地。但某些商贩少数商贩没按规定办事,把“中国制造”当作非洲特产来卖。据说,曾经有不少游客向世博有关部门投诉,抱怨自己被“忽悠”了,满心欢喜买来的非洲手工艺品,居然在义乌、城隍庙等小商品市场有售。好在世博会管理当局也很重视,与非洲联合馆进行了沟通,从8月4日开始,非洲集市上所卖的商品都被要求据实标明产地。同时参展方还自发成立了监察委员会,经常巡查,发现可疑商品便予以纠正。
我发现现在“非洲集市”的每个摊位都张贴有营业执照副本、消费提示和投诉电话。
集市上好几处地方还贴有“友情提示”,提醒大家“根据世博会相关规定,所售商品可在中国国内采购和加工”。
很多摊位也用醒目的大字提醒游客注意商品产地。
有了馆方的严格规范,自己再多长个心眼儿,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明明白白消费,开开心心游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