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闽南•鲁迅与厦大的情感

(2012-08-27 17:07:10)
标签:

鲁迅

群贤楼

厦大

藤野先生

文化

分类: 原创散文

印象闽南•鲁迅与厦大的情感                                 (图片选自网络)
   文/ 林丛中

 

走进厦门大学,路两边都是棕榈树列队,校园内有厦门大学创建者陈嘉庚先生和曾经在此任教的鲁迅先生的雕塑。

少时听人们谈起“厦大”总是眉飞色舞,这其实与闻名遐迩的鲁迅关系很大。多年前曾我曾阅过一本1977版的《鲁迅》相册,里面大都分是合影照或相馆照,惟独有3张鲁迅于1927年初在厦门的留影是风景照,不过在常人看来这是“煞风景”的照片,鲁迅自题:“我坐在厦薄雾浓云愁永昼门的坟中间”。我特别喜欢鲁迅和“泱泱社”青年合影的那张全景照,6人以不同的姿态散坐于荒冢之间,背景是奇岩裸露,剑麻丛生的万石山,先生居中臂抚墓碑,跟前野花闲草、近旁枝影横斜,此照想必出自厦门中国照相馆的大摄影师之手。当然这仅就艺术角度而言,鲁迅其实并不喜欢当年地处荒郊野外之厦门大学的环境。

当我们来到厦大后,鲁迅所写的东西历历在目,鲁迅这个遥远得有些耀眼的形象一下子亲近了。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5日,鲁迅在厦大任国文教授和国学研究院研究教授。其间他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5篇回忆性散文。这些由于“思乡的蛊惑”而作出的散文,“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鲁迅在厦门时特别的心境,都弥漫着一种温暖的慈爱与闲适的情调。

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还将杂文集定名为《坟》,初版于1927年3月,收作者1907年至1925年所作文论二十三篇。后来,鲁迅在《三闲集》中形容他在厦大的的孤寂生活“浓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后窗外面骨立的乱山中许多白点,是坟冢;一粒深黄色的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灯。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加色,加味,加香。”鲁迅在厦大孤身独居三楼自斟自饮,整理《汉画像考》、《古小说钩沉》等旧稿,还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散文名篇。鲁迅对厦门的贫富差距与当地的洋奴习性颇为不屑,而学校同事则多相轻且排外,他还得罪过厦大校长林文庆,最后,鲁迅于1927年1月15日,登船离开了厦门岛。

厦大为鲁迅立了一座石像,设立了一个鲁迅广场。如今每天晚上都聚集着很多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他们在那里自由地学习外语和探讨问题,我把它当作鲁迅影响的一种象征场景,因为一座人物塑像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记忆,它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鲁迅是位伟大的文学家,但他是一位独立思考思想极其深刻的文学家,他留给厦大师生的第一笔遗产便是那种独立地深刻地思考中国社会、思考人与人生、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想成果,他在厦大所写的《朝花夕拾》、《奔月》、《汉文学史纲要》和许多杂文,都有着相当精辟独到的思想和情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阅读这些作品和想像当年鲁迅创作的情景,乃至走在鲁迅当年走过的长廊、沙滩上,感觉他仿佛仍然在那里徘徊。

昔日鲁迅笔下的“荒岛”“死海”已面貌一新。如今的厦门大学依山面海,风景秀丽,山坡荒坟不再,山间还修有水库。校园是开放的,游人可自由出入,西式门楼上的校名集自鲁迅的字迹。厦门大学是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的,是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群贤楼”是厦大最早的教学楼群,共有五幢横向排列,中央的宫殿式建筑为群贤楼,左右各为集美、同安、映雪、囊萤等楼。庭前的棕榈与椰林,护佑着陈嘉庚的铜像。由郭沫若题额的“鲁迅纪念馆”就坐落在集美楼上,始设于1952年,共有五室以六百多件文物和资料、照片,分别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在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各历史时期的历程,以及在厦大旧居的家具陈设。在“鲁迅与厦薄雾浓云愁永昼门大学”主题馆中,鲁迅在坟前的留影特别醒目,下方是群贤楼旧貌,展品中有鲁迅用过的黑猫牌铁制烟盒,牙质烟嘴,镇馆之宝是当年厦门文化界“追悼鲁迅先生大会”的墨书挽联、挽幛等,及宋庆龄1956年题写的“鲁迅纪念室”旧匾。

鲁迅曾在《厦薄雾浓云愁永昼门通讯》里写道:“我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但好几天,却忘不掉郑成功的遗迹。当我的住所不远就有一道城墙,据说便是他筑的。”先生于厦门为何仅对郑成功的遗迹有感触?这可从他在厦门的几次演讲中找到答案,鲁迅强调青年学生要奋起救国,勇于做改革社会的“好事之徒”!他以为世上聪明人很多,却往往不能办事,“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看来人以群分真是泾渭分明啊!郑成功、陈嘉庚、或者鲁迅,就属这样有担当不妥协的“好事愚公”,而今之与时不谐也尽在情理之中,皆因“闲适智叟”都被奉为上宾,不过“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日子注定是短暂的。

天边的白云向这里聚拢过来,高耸的“嘉庚楼群”倒映在芙蓉湖里,成为厦门大学新的标志性景观,偶见白鹭飞来,隐入湖沿草丛。“中国最美丽大学”虽说有点言过其实,但“谈情说爱在厦大”还是名副其实,阳光、沙滩、情人谷,厦大令浪漫小资会迷途。

追寻鲁迅在厦门的足迹,这个有着中国最硬骨头的形象变得愈发鲜活和真实。鲁迅的音容已定格在集美楼上,定格在他所写的“寂静如浓酒”的厦门夜色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