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德社会各界精神世界重阳节杂谈 |
分类: 报纸种字 |
莫让老人心里老是空空的
文/林丛中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如今的重阳节,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重阳当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父母节”。
百善孝行先。孝亲,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孝道讲求“无违、有养、有敬”。如果说“有养”是基本层面、物质层面的东西,那么“无违”、“有敬”就是精神层面的关怀,老年人更需要精神慰藉。有道是孝以心论,老人不在乎你给多少钱,他们需要的是儿女的温情、精神的关怀。有些老人感叹地说,自己吃穿不愁,孩子定期给赡养费,但是“心里老是空空的”。难怪,有老人出钱请儿女回家吃饭之事发生,真不知这是老人的悲哀,还是做子女的悲哀。
我国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一样,已慢慢步入老年社会。关爱老年人,关心长辈,已成为全社会的责任。而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物质上的温饱和冷暖,远不及家人、亲人和的社会各界的关心,精神上的充实更为重要。老人晚年幸福,不只是吃得好、穿得暖,还需要身边人的了解和理解。也就是说,单纯的物质供养,是不足以谓孝的,也不可能使父母安度晚年。可惜很多做儿女的,都遗忘了老人的精神世界,使老人在“精神遗弃”中变得抑郁、空虚、寂寞。
常听到一些人说,工作太忙了,没时间看父母。他们的差距就在不把孝敬父母放在最不能等待的事情的位置上。作为儿女,应该考虑如何排遣父母晚年生活的孤独,也应该努力经常营造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虽然现在做子女的有做子女的难处,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愈来愈激烈,如工作、家务、教育孩子等等,都使人忙于应对,身心疲惫。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忘记孝亲的义务,更不可成为忽视老人精神世界的理由。说实话,钱是挣不完的,作子女的,就应该多花些时间陪陪老人。人都是会老的,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时想要尽孝道已经太迟了。
我们无法还父母年轻和美貌,或许也没有能力回报太多。但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达官显贵还是一介平民,那颗热乎乎的孝心都还是不缺的,它永远揣在我们每个人的胸口。趁着父母健在,让我们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孝敬关爱他们吧,莫让老人心里老是空空的。时值重阳节,作为儿女和社会各界应为老人做些实事,或带上老人登高赏景,或把酒观菊,与老人分享快乐;或陪老人说些知心话,或送老人一件实用又有特别意义的礼物,或陪老人出门走一走。总之,要表达一下心意。只要能给老人们一点关爱就好。
树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我想,有时儿女们和社会各界一句宽慰的话语、一个温馨的电话、一件有意义的礼物,都会给老年人一个惊喜、一丝慰藉、一点温暖。让老人笑在重阳,笑在每一天吧。朋友们,请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的老人,祝他们快乐幸福,笑口常开!
中国作家网•原创杂文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