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2010-03-06 15:11:44)
标签:
公共交通林丛中文字原创 |
分类: 随笔杂文 |
寻常百姓天天都是无车日。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每天挤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既省车费又免堵车之烦。但毫无疑问,“无车日”后最关键的还是要减少公务用车,一方面,只有公车率先做出示范,私车方能仿效。在我看来,尽管现在老百姓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但在油价屡次涨价和交通拥堵的压力下,他们用车还是有节制的,毕竟上路是要花自己的钱的。
很显然,“无车日”后对城市的公共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理上说,只有公共交通能承载市民的出行需求,“无车日”才有继续下去的可能。然而我们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这决定了那些在“无车日”坐公交车的人,过了“无车日”后,又会回归到以前的出行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车日”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从大的方向看,“无车日”的反思对象不仅仅是私家车,加速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同样被这个纪念日大写出来,也可以给城市管理者的思维刻上“公交优先”的印记。不过说句实话,城市交通拥堵,核心在于经济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市场化建设,做到公共交通的效率是有竞争力的。
对于城市来说,在倡导“无车日”后需要做什么?除以此来推动社会对汽车文明的整体认知,未雨绸缪地作出应对外,目的是要唤起民众对环保意识、公共意识的重视,号召人们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就近步行,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
笔者认为,“无车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热度和效果能持续多久有待考验,一年365日中,“有车日”与“多车日”甚至“滥用车日”还是居多,我们需要做的事还很多。政府应该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调节、引导公民更多的选择其他更方便、健康的出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