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指导:《    ,我的最爱》

(2009-10-20 22:41:03)
标签:

写作指导

半命题

杂谈

分类: 教学设计
写作指导:《    ,我的最爱》
【题目】
请以“_________,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补充的内容可以是物品、人物、动物等,例如:妈妈、家里的猫咪、故乡的小河、蜘蛛侠……)。(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3)字数不少于600字。

【思路引擎】 
   半命题作文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使之成为适合自己写作的命题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写好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巧与拙,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与败,因此补题也要有技巧。 

    1.读懂已知。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做好准备。此题目中的后半部分是“我的最爱”,要求写“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使用第一人称,立意的方向应是“最爱”,写作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两个限制去选材、组材。这个题目,显然要补的部分是“我”爱的对象,这样我们就确定了要补对象的特点,是“妈妈、家里的猫咪、故乡的小河、蜘蛛侠……”等等其他“我”爱的事物。读懂了“半命题”,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你可填上“老师”、“父母”、“同学”等等。

    程度副词“最”表示“在与同类事物比较中达到顶点”,或是“情绪、评价、印象、态度达到极点”等。命题中是否用“最”对我们审题构思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不妨作一番比较:2006甘肃兰州半命题作文“我爱_______”,没有用“最”,所以你可以集中笔墨写你喜爱的事物,如“家乡的白兰瓜”;或是写你喜欢的一种行为、活动,如“唱歌”“足球”“读书”,一般说来,你不必旁开笔墨去写你所喜爱的其他事物或活动。而对“_______,我的最爱”,除了写你的“最爱”外,还必须旁及其他同类所爱之物,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写《柳,我的最爱》,开篇就旁及其他植物:“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却是被人们称作‘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势必写成《柳,我的爱》,偏离题意。

    2.避生就熟。我们在补题时要补自己最熟悉的半题,补自已最有把握写好的半题,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半题,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半题。熟悉的地方才有风景,对于自己了如指掌的生活往往有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这样易于落笔。如果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再与熟悉的素材对接,就会进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界。切忌只顾求“新”而误入歧途。比如有位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太好的同学,他无法忘记一台凝聚着父爱和师爱的随身听,于是写出了一篇真挚动人的《随身听,我的最爱》;如有的同学特别酷爱唱歌,对音乐也有特别的感受,于是写下了声情并茂的美文《音乐,我的最爱》,等等。

    3.另辟蹊径。补题时要首先考虑一些具体的事物,如:夕阳、细雨、一首歌、一本书等。但如果都写同样的内容,势必要互相撞车,有时不妨来点新意,选取一些抽象的事物,如:微笑、家等,这样的立意,自然会高人一筹。 

     4.化大为小。此题所给的提示过于宽泛,不能直接选为补题内容,要对其进行具体的加工。补题时切忌宽泛,这样会大而失当,难以下笔、如有的考生补成“青春,我的最爱”“校园,我的最爱”等,这样的标题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因此我们在补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个切入点,比如上题中我们补成“青春的活力,我的最爱”“校园的一角,我的最爱”等,这样既容易下笔,又容易把爱的对象写深写透。要用一滴水去折射整个世界,用具体的形象去感染别人,用平凡的细节去反映深刻的哲理,如《草莓》一文。  

满分佳作

               秋天的野菊花,我的最爱

    我爱金色的秋天,我更爱秋天的野菊花,每次看到那坚强开放的野菊花,我都像受到了某种鼓舞,不觉浑身上下都是劲。

    秋天的早晨,我常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屋门前的小路上赏秋,这时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迷人的秋色。

    这田间小路的两边,盛开着不计其数、小巧玲珑的野菊花,它们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给这幽静的小路增添了几许热闹、几分生机。

    看,那些开得正旺的野菊花在秋风的吹拂下,好似一个个娇美的小姑娘,在向你微笑,向你招手,似乎在欢迎你的到来。慢慢地,那些花苞儿似乎也微微地睁开眼,在细心地打量着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那些即将凋谢的野菊花也并不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而是顽强地挺立着,一直坚持到最后,虽然最终被风吹断,被雨淋碎。

    秋菊的色彩是单调的,它的枝干是细小的。它没有桂花的迷人芳香。它没有牡丹的高贵典雅,它的特点就是普通,普通到你看了第一眼后不会再去看第二眼。但朴实无华的东西却往住是永恒的,是高尚的,它的顽强不屈,它的不畏严寒,是何等可贵啊!相比之下,很多花在风雨来临之前就已早早地停止了绽放,过早地枯萎了,也也许在落到泥土上时它们还感叹自己的命薄呢。

  我很想采一束野菊花带回去好好欣赏,但看到它们那昂首挺立的样子,我犹豫了。插在花瓶中的花,生命必定是不长久的,是很容易枯萎的,哪能与风雨中的英雄本色相比。它的最恰当的位置就应该是在寒风之中,还是让它开在它本来的位置吧。

    秋风渐起,不自然地感觉到了一股凉意。但是一看到那些摇摆着的野萄花,我似乎受到了一种鼓舞,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满分评点:

    本文是一篇较有特色的借物抒情的散文,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巧妙映衬。本文主要是赞扬野菊花的精神品质的,秋天的野菊花,不是在花瓶中独享清纯,也不是在庭院里甘受寂寞,它是自然的宠儿,它有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风采,更有顽强不屈、不惧秋寒的精神品质。文中除了直接来表现这种品质之外,在第五段中又写了其他很多花在风雨来临之前的命运,这样运用反衬的手法就更突出了秋菊不畏严寒、执著生长的品质.

    二是融入感情。可贵的是这篇文章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在写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讴歌野菊花昂首挺立的英雄本色,并从中“受到了一种鼓舞,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例文:
雨,我的最爱

我对雨情有独钟。

    暮冬,雨驱走了皑皑白雪,让人在寒夜中感觉到温暖;初春,雨督促草地、枝头吐露出嫩生生的绿意;盛夏,雨冲散了炎热,带来清凉,还在天空挂上了七色彩虹带;金秋,雨洗净了被尘土玷污的果实,使得落叶归根,化为春泥更护花。

    喜欢雨,喜欢被雨滴打在脸上的感觉———清新自然,喜欢被雨滴吻过的痕迹———温馨、甜蜜。

   喜欢雨,喜欢跟家人漫步在蒙蒙细雨中——悠闲自在,喜欢跟朋友徜徉在滂沱大雨中——充满着青春活力。

    喜欢雨,喜欢被雨沐浴过的花草树木———艳丽青翠,喜欢被雨水浸渍过的土壤———疏松清香。

    喜欢看雨,或如牛毛,如细丝,迷迷蒙蒙,扑朔迷离;或如箭如戟,撼天动地,失雅癫狂;喜欢听雨,如素手拨弦,花间莺语,委婉流畅,珠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如壮士击鼓,十面埋伏摇旗呐喊,千军万马原野厮杀。

    人们总喜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塑造着雨的情绪。高兴时,赞美雨像是一支优美欢快的乐曲;惆怅时,埋怨雨是天空中流不完的泪;而雨仍然是雨,以晶亮的躯体涂抹出美丽的四季。

    雨,我爱你,不论世间有多少风情万种,我对你依然情有独钟。

    雨沐浴了我的躯体,滋润了我的心田;雨给我精神的享受,给了我人生动力支撑;雨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雨让我懂得了只要在泥泞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人生就无怨无悔。

    多少灰尘,多少烟雾,被雨洗过,会是一派清新自然的景象;多少痛苦,多少不幸,被雨洗过,会是一片昂然向上的生机。未来的道路上有雨水的沐浴,我永远不会干涸。

    爱雨,喜雨,希望成为一滴雨,我愿在天空冰封千年,最后凝为晶莹剔透的大雨珠,融入大海,荡起层层涟漪,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点评:文章不仅写出了雨的风情、雨的品格,更表达出了自己爱雨的独特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流畅,感情表达真挚、细腻、生动。指导教师:李红艳)

例文3

                                   高原母亲,我的最爱

    每个人都有生养自己的母亲之地,那是怎样的一片地域?别人或许不会关心,但只要我踏上了那一方土地,看见那母亲般熟悉的“面容”“身影”,我就会像离开母亲很久很久后,浪子又重回家中,重回她身边一样,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动啊。那种安全感、归属感,那母子之情——历久弥新。

  这里就是我的生长之地,那一片巍峨辽阔的高原,庇护着她的儿女。高原母亲,是母亲中的异数,她孤高安宁,保留着其他母亲所没有的一种纯朴。古往今来,她除了在裙边为儿女辟出生长之地,她一切依然,她还是她,一点没变,保持着她的纯净和贞洁。在许多人眼中,高原母亲是一个顽固保守、落后又闭塞的“思想派”,但正是如此,母亲才得以保持了她的神秘,她永远是那么美丽,那么坚强。
  母亲是个喜爱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作风派”,永远走自己的路,她时时刻刻在教育我,教育她的儿女,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作风,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高原母亲具有远离世俗的高原灵魂。她不会告诉你温馨可人是怎么一回事,但她会告诉你什么是强大,如何懂得敬畏。她可亲近而不可亵玩。你看那北风呼啸的月下群峰中,一只雪狼孤傲地长啸,那可是母亲的声音啊。孤寂辽远,她让那些来参见她的人们,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高原精神,她是那么吸引人,又让人敬畏不已。母亲是一位秀丽过仙的女子,妩媚神秘而又不怒自威,作为她的子女,我已深深地懂得了这一切,但母亲的灵魂却高不可及,永远难以亲近。是的——即使是在梦中也不能超越神鹰负载着的灵魂!
  高原母亲是迥异的,她不像江南母亲那样温柔缠绵,美丽而亲切;不像黄土母亲那样苍老风霜,病痛而贫瘠;不像森林母亲那样文雅明静,丰腴而慷慨;亦不像草原母亲那样坦然开阔,慈祥而坚强。母亲是外冷内热的,美丽而孤傲,坚韧而广博,她的志向神鹰负载,她的温柔雪山明白。高原母亲对子女是苛刻的,她没有给过我江南的娇柔体贴,没有给我森林的多情乐助,没有给我一个母亲爱子女的方式,她不搀扶我,因为她要我自己成长,在她的身边长出自己的气概。她给我一个严酷的环境,她要培养高原子女的特有风骨!
  其他母亲的子女问我:“你母亲这个样子,你怨恨她吗?”我说:“是的,我从来没有得到过你们所得到过的一切。”有一天,我终于告诉母亲,我要离开,去我向往的地方。母亲什么都没有说,没有生气,没有挽留。雪莲片片,飘落如风霜,我离开母亲,我走过那温暖潮湿的盆地,到过那千沟万壑的黄土地,在中原平地独自徘徊……但感觉越来越遥远,我发现自己迷失在了这些养育着千万儿女的地方。我想到:我曾眷恋江南的流水,但江南的水太柔了;曾羡慕中原的繁荣,但中原的地太挤了;曾向往黄土地的天空,我认为只有那里的天才能孕育出信天游这样苍凉高亢的歌声,但黄土地的天太荒凉痛苦了,歌声太平庸了,终于,我想我该——回家了。
  终于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一时间多少心绪涌上心来,也不知是什么滋味。母亲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敞开怀抱将不知所措的我拥入怀中。那一刻,我终于明白,高原母亲是何等地爱我,她给了我太多太多,她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我,爱着她的子女。
  母亲所做的一切,就是将她的灵魂移入我不懂世事的心中,给我一个超然的自我,使我具有自己的个性。从此,我皮肤下流淌的是母亲的血液,我的心中有着高原的声音。母亲爱得深沉,她的爱不是为孩子做什么,而是让孩子自己学会做什么。于是我知道,我在再困难的事情面前,就算生命都变得粗糙,我依然会像母亲一样活得很骄傲,活得有自己的个性,做真正的自己。母亲是伟大的,她用一生来哺育我,让我能够乘风飞翔,做一只高原上雄健的苍鹰。
  终于发现自己是多么眷恋高原母亲,眷恋她那超出众生的精神。原来自己一直是深切地爱着这高原,爱着这母亲。我爱那波涛激越的雅鲁藏布江,我爱那高耸入云的冰川雪山,我爱那风景秀丽的林芝、山南……我仰面躺在山麓青青的草地上,看看远方牛羊在悠闲地啃草,雪山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目的白光,天空是一望无际的蔚蓝,纯净又明亮,偶尔飘过几片白云,一只神鹰在骄傲地孤飞,这也许就是高原的缩影吧,就是我心中那一片灵魂之地吧?不知道从何说起自己对高原的爱,对她的爱是山、是水还是……或许爱就是爱,高原的灵魂知道,因为我也是母亲身边的一只鹰。
  远方传来一声低沉有力的呼喊,就让我的爱在这天籁中化为神鹰与母亲永在。
  高原,母亲,我的最爱。
 总 评
  本文有三大亮点。
  一是构思巧妙。文章开始写对高原母亲品质和精神的赞美,接着写因“我”对母亲不理解而离开,最后写“我”又到母亲身边。这种写法符合年青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显示了作者较强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二是感情真挚。作者对高原母亲的爱是真挚的,是发自内心的,这是本文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文章无论是对母亲品质和精神的赞美,还是对其教育孩子的方式的认可,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一种对母亲浓浓的爱意。
  三是语言生动。如“远方传来一声低沉有力的呼喊,就让我的爱在这天籁中化为神鹰与母亲永在”等,犹如一杯浓郁的咖啡,香气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结构上还不够紧凑,如能有效避免,就可给人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
  (点评教师张 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