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贺《雁门太守行》审美赏析(一)

(2015-04-24 14:05:56)
标签:

中国

古代

诗词

审美

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审美赏析(一)

李贺《雁门太守行》审美赏析(一)

《雁门太守行》就是表现出李贺壮怀的作品之一。《雁门太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相和歌•瑟调曲》,后代诗人多借此题写征战之事。李贺这首《雁门太守行》实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的力量衰弱,而朝廷与藩镇的战争不断。诗人李贺通过对一次战争的描述,寄寓了为建功立业而不惜为国捐躯的情怀。全诗如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二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在“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这句以黑云压城将要摧毁城的形象,表现战争的形势紧急。一个“压”字,十分传神地写出了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我军处于危机时刻。第二句“甲光向日金鳞开”,“甲光”即指将士们盔甲鲜明耀眼。意思是说,太阳照射在将士鱼鳞般的铠甲上,光芒耀眼。这一句,在色彩和形象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敌军压境,黑压压一片,而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其中,一个“开”字,形象地展示出我军将士们情绪饱满,及其大无畏的英雄勇气概。
    接着三四句写道:“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角”指古代军用乐器。“角声满天”是描写战斗的激烈。“角声满天秋色里”诗人选择了“角声”(“吹角收兵”)这一意象,间接地描绘出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鼓角齐鸣,杀声震天。而诗人用“角”字,表明敌退我追的场面,表明我军将士的威武气概。“塞上胭脂凝夜紫。” “燕脂”即胭脂,这里是指将士们的血象胭脂一样红。这句说,塞上战士们的鲜血在夜里和土壤凝结成紫色。 其中“夜”字照应了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自然双方互有杀伤。“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的解释。这里,“塞上胭脂”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上泥土已是红紫颜色,给人以写到战场上残忍场面。特别是在“凝夜紫”中,“紫”前加一“凝”字,更加烘托出悲壮的气氛。
   接着的五六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守军出击的情景。“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进军过程。因为“半卷红旗”是说红旗不能充分展开,描写急行军的样子。“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临”即靠近,走进。当然“临”这一动词也表现行军的动势。“临易水”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志激烈的豪情。可是,“霜重鼓寒声不起。”这句说天冷霜重,鼓皮受潮,响声不大。这一句又照应了“角声满天秋色里”的“秋”字。诗人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此时,诗中不但描绘出浓重的悲凉气氛,而且也流露出诗人沉重的情感。这为后面抒情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