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从文《柏子》解读

(2015-04-18 09:38:33)
标签:

古代

诗词

审美

赏析

  沈从文《柏子》解读

 (原文略)

沈从文《柏子》解读
    《柏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品中,作家以下层劳动者为描写对象,人物少而个性明确,情节简单明快,整个作品却充满了善良的同情心和发自内心的人道主义精神。《柏子》一文在温馨和谐的外表中蕴含着谈谈的忧伤,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小说的主要内容写船夫柏子与寡妇之间男欢女爱的故事。柏子赚钱与寡妇团聚,将赚的前交给寡妇,而寡妇算着时间等柏子的到来,以此维持自己的生计。

(情感层面)然而,故事表面是美丽的、温馨的,但在故事的背后却带有几分忧伤,这就会引发读者去思考其中蕴含的深层意蕴——人性不可抑。在封建社会中,为恪守“道德”而压抑人性,压抑情感,甚至导致人性的扭曲,或者出现恪守“道德”而暗中做出了反道德的社会现象。文中说:

我们全明白,这些只是吃酸菜南瓜臭牛肉以及说下流话的口,可是于这时也必然粘粘糍糍,也能找出所蓄于心各样对女人的谄谀言语献给面前的妇人。也能粗粗卤卤的把脚放到妇人的身上去,脚上去,以及……他们把自己沉浸在这空气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对人性表现的渴望是多么明白,在朴实言语中,人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所以,文中又说:

女人帮助这些无家水上人,把一切劳苦一切期望从这些人心上取去,放进的是类乎烟酒的兴奋与醉痴。在每一个妇人身上,一群水手这样那样作着那顶切实的梦,预备将这一月储蓄的铜钱和精力,全部倾倒到这妇人身上,他们却从不曾预备要人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

后面写道:

柏子也不去想这个。他把妇人的身体,记得极其熟习:一些转弯抹角地方,一些幽僻地方,一些坟起与一些窟窿,即如离开妇人身边一千里,也象可以用手摸,说得出尺寸。妇人的笑,妇人的动,也死死的象蚂蟥一样钉在心上。他的所得抵得过一个月的一切劳苦,抵得过船只来去路上的风雨太阳,抵得过打牌输钱的损失,抵得过……他还把以后下行日子的快乐预支了。这一去又是半月或一月,他很明白的。以后也将高高兴兴的作工,高高兴兴的吃饭睡觉,因为今夜已得了前前后后的希望,今天所“吃”的足够两个月咀嚼,不到两月他可又回来了。 

这里,作者把人他们交往的目的也表现得如此清楚,更是表现出女人的需要以及需要中说表现出的情味。其实,他们都是明白人,“物”与“色”是相互的,虽说有些“交换”,但也在“交换”中蕴含着相互的“同情”与“关爱”。

(哲理层面)男人之外还要有女人,当然,女人之外也要有男人,缺了哪一方都不会有人类,都不会有世界。和谐的人类社会,就是阴阳存在与和谐结合。我们古代人崇尚阴阳互补,刚柔相济。对人性来说,中国古代有这样的话:“食色,性也。”“食”人的存在的需要,活着需要,生命的存在的需要。“色”人类发展的必然,但其中也蕴含着美的原则——快乐原则,这也人不同于其它动物的之处。也就是说,这些都是人类的需要,是人性的体现,是积极的社会因素。我们从《柏子》的故事中,寡妇有对“食”的需要,维持了生命,养活家人,而柏子有对“色”的渴望,不但生理需要得到解决,而且也体验到美的快乐。总而言之,二者有“食”与“色”的需要,因此,俩人共同演绎了食色加爱情的人间的真情故事。

总之,《柏子》在创作中体现出了温情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中融进了浪漫主义因素,表现出含蓄、静默的特色,特别是湘西独特的风景风情,暗示着作品中的人情人性之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