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审美赏析(重发)
(2014-11-18 19:42:45)
标签: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赏析 |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今绝唱”。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苏轼这年近五十岁了,有遭到贬谪,他深深感到年岁渐老而功业无成,于是借助周瑜年纪轻轻就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功业的往事,抒发感慨,寄托怀抱。全词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上片写景,描绘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同时通过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感叹,含蓄地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怀仰慕之情。词人开始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在古代汉语中往往指长江。“浪淘尽”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深沉的、浑厚的。这几句的意思是说,长江滚滚,使人想起千百年来的英雄人物,如同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这几句不但描写了长江的气势宏伟,为全词定下了基调,而且把奔流的江水与千古英雄相结合,从时空上营造出壮阔的境界,从而表现出词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接下来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指旧时的营垒。“周郎赤壁”指周瑜为吴将是仅二十四岁。赤壁以周瑜得名,故之。意思是说,旧时营垒西边,有人说这是三国时周郎大战曹操的赤壁。这里,紧承上句,把范围缩在“三国周郎”上,这为后边怀古埋下了伏笔。“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承“大江”而来,正面描写赤壁的江山景色。“乱石崩云”写山的奇峭高峻。“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意思是说,乱石穿破云霄,惊涛拍击岩岸,卷起千堆浪花,如同雪一样白。这里,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并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最后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来结束上片。“江山如画”是对前面描写的赤壁环境的赞美。“一时多少豪杰”词人触景生情而发出的感叹。是说,这江山如同画一样美,龙争虎斗中涌现出了多少英雄豪杰。这里,词人通过对上片描绘的精彩画卷的赞叹,把景物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相互衬托,不但描写出江山的雄奇壮观,而且表现出英雄人物不凡,自然过渡到下片所要表现的内容。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全词把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了气魄宏伟古代战场,在极为开阔视野中,不但对壮丽河山的赞美,而且对古代英雄人物予以歌颂,从而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
其次,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使词人的情感借助于古代英雄人物得以抒发,表现出了词人的理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