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其二)》审美赏析

标签: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赏析 |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诗歌首联写道:“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宓子”即宓子贱,孔子弟子。“终军”指汉人。“繻”就是古时出入关卡要道的符信、凭证,帛制,上书文字,分为两半,关吏和出入关者各执一半,过关时验合。“弃繻”出于《汉书·六十四下》中《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终军》。“繻”即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据《吕氏春秋·开春论》记载:“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英妙”指年少而才华出众的人,或者少年英俊。诗人借用宓子贱鸣琴而治的典故喻其善于理政。诗人首先夸赞终明府年龄不大,但治政有方。
颈联写道:“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这里,诗人承上而转,表现诗人身为他乡之客的伤感。我们知道,杜甫于大历元年(766)春末到夔州,此时已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里,因得友人照顾,生活较为安定,但他忧国忧民,思乡思亲的情绪却越来越严重。如今诗人面对席上的宾客们,触景生情,客愁乡思油然而起,可此情此景,我这为客他乡的老翁,还有什么兴致呢?诗人通过热闹的场面,反衬出了自己的伤感,真是“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诗人最后写道:“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奕棋。”在尾联,诗人一笔宕开,不再伤感而平和了自己的心态。“棋”在唐代,与书、画、琴一起,成了风雅的象征。杜甫在《江村》中写道:“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为钓钩。”在《秋兴》中写道:“闻道长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胜悲。”上句写室外,表现出了楚江巫峡山水迷离,云雨渺茫的景象。这虽然有想象的成分,但这雾气弥蒙,蒙蒙细雨意境恰好表现了诗人缕缕愁思,含蓄蕴藉,富有深意。下句写室内,在“清簟疏帘”的水楼内,看别人热热闹闹的下棋。其实就是暗示自己随意而安,自有一份悠闲的乐趣。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虚实结合
诗歌的前四句是写的是“宾”,是虚写,只起陪衬铺垫的作用,而后四句才是“主”,是实写,在虚实描写中,委婉而又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缕缕愁思。
其次,前后照应
标题中的“终明府水楼”在诗歌中成了一条线,前面在“今在兹”提及,结果了几句后,到了结尾用“清簟疏帘”照应,也就真正点名了标题所在。这样,表现出诗人思维发展的严密性和诗歌前后照应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