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代诗词与教学
古代诗词与教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45
  • 关注人气:4,2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高前后事  回首一伤神 杜甫《发潭州》审美赏析

(2013-10-25 07:01:51)
标签:

中国

古代

诗词

审美

赏析

    名高前后事  回首一伤神

  杜甫《发潭州》审美赏析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能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这首《发潭州》就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现在的湖南长沙市)赴衡州时所作。全诗如下: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首联写道:“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长沙”即现在的湖南省省会。“湘水”即湘江。因湘水流经长沙。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昨晚还在长沙醉眠,今天天明就开始在湘江中航行。这里,诗人用“夜醉”与“晓行”来表现了时间的短暂而紧迫。上一句“夜醉长沙酒”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伤感。我们知道,多少年来,诗人四处漂泊而生计窘迫,真可谓沦落天涯,前途渺茫。诗人“夜醉”实际上暗示了内心的苦闷与忧伤。下句“晓行湘水春”,诗人用一个“春”字,表明了湘江两岸一派春色,给行程以一点亮色。可以说,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是乐景。这里,“以乐景表哀情”,明媚的春色反而衬托出诗人伤感的心绪。

颔联写道:“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樯”就是船上挂帆的桅杆。这一联紧承首联对句中的“春”字而来,描写诗人在航行中所见的情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环顾四周,岸上春风中飘零的落花在为他送行,桅杆上的春燕呢喃作语,好似在亲切地挽留自己。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助“花”和“燕”本无人情而予以人情来写,不但暗示了那时世情的淡薄,而且更加突出了诗人辗转流徙、飘零无依而产生了伤感之情。在审美艺术上与诗人在《春望》中写道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写道:“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贾傅”即贾谊。贾谊曾是长沙王太傅。“褚公”即禇遂良,唐太宗时的大书法家,特别善于隶属,曾被贬为潭州都督。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被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我们知道,诗人杜甫因疏救房琯,离开朝廷的遭遇,正与这两位古人的遭遇相同,所以引起感情上强烈的共鸣。诗人在此用典,就是借古人之事抒写自己的情怀。

 尾联写道:“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上句“名高前后事”是说贾谊、禇遂良,或以才名,或以书名,虽然时代不同,都曾被贬官长沙。其中的“前后”不是说两个人的时代一前一后,而是说一个人的遭遇前后不同。其实,我们看看历史上,很多名人仕宦都有相似的命运和遭遇。下句“回首一伤神”也就是说,回忆古人往事,不免神伤(因相同的遭遇而引发情感发生共鸣)。诗人这里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抒发了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可以说,结尾一联,诗人集中表现了对自己的身世感叹,以及忧国伤时的愁绪。

在艺术上,首先,诗歌托物寓意,情感表现淋漓尽致。其次,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意境。再次,用典言情,形象而含蓄,意蕴深刻。第四,以乐景表哀情,增强表达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