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犹苦战 回首一颦眉杜甫《江亭》审美赏析

标签: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赏析 |
杜甫《江亭》作于上元二年(761),那时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此时,安史之乱还未平息,这对杜甫来说,生活暂时得到安宁。然而,生活的暂时安宁并没有使杜甫内心得到安宁,我们从这首诗歌中,还是感受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如下: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首联写道:“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上句“坦腹江亭暖”中,“坦腹”即满腹。“江亭暖”就是景江旁的暖和。这里暗指春天到来。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在暖和的春天里,(我)满腹诗书漫步在郊外。其实,诗人借“坦腹”暗示了内心的愉悦。下一句“长吟野望时”,意识是说,望着一望无际的野外不停地吟诗。这是对“坦腹”的表达。短短两句十个字,诗人就描绘出一个“有我之境”,融情入景,一个漫步景江岸,望着远方,诗兴大发的形象跃然而出。
颔联写道:“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这一联是对偶句。上句“水流心不竞”中的“竞”即“竞争”之意。这句的意思是说,江水滔滔,滚滚奔流,而而我的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下句“云在意俱迟”中“缓慢”之意。这句是说那舒缓悠闲的白云在天上飘浮,与我此时的闲适心情一样。我们从杜甫这两句诗歌中,感觉到了诗人那宁静而悠闲的心境。正如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所说:“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这一联是承接上联而来,进一步表现了“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的心情。
颈联写道:“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这一联也是对偶。在意义上承上而转。上句“寂寂春将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诗人处在极为闲适之中,难以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自觉这样的生活无聊,因而,即使晚春本来不寂寞,诗人也感觉处境闲寂,寂寞无聊。下句“欣欣物自私”,也就是说,眼前百花争奇斗艳,草木欣欣向荣,然而都与己无关,引不起自己心情的欣悦。这里,诗人说春物的“自私”,实际是自己没有欣赏的心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尾联写道:“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江东”即长江以东。“皱眉”即“皱眉”,表示忧愁。杜甫作此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所以,诗人说“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的意思是说,回头一想忧愁油然而生。这是一个细节描写,也是人物的神态描写。我们从诗歌的最后一联可以看出,诗人没有局限在自己的“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的生活中,一旦想到“江东犹苦战”又陷入到忧国忧民的愁苦中,真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民本情怀。
在艺术上,首先,景语情语,把景物描写与人的内在情感紧紧结合。其次,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细节提高表达效果。再次,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在情感。第四,首尾照应,使诗人的情感得到进一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