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审美赏析
(2013-06-30 12:21:12)
标签: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赏析 |
李贺(790~816)字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马诗·大漠沙如雪》是通过咏马、赞马或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全诗如下: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歌首先写道:“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诗歌首先描写了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一幅边塞景色图,表现出了旷远而悲凉的特点。其中,“燕山月似钩”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燕山”指地点,即幽州蓟门一带,那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诗人在此借指战场。其二,“月似钩”与诗人的《南园·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中“晓月当帘挂玉弓”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诗人借“月似钩”描绘的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情怀。因为,在古代诗歌中,“钩”是一种弯刀,与《南园·其六》中的“玉弓”均属武器。这里,诗人借此暗示了思战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