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审美赏析

标签: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赏析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王维无心于世事而归隐山林,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往往与松风山月为伴,表现出了自得和闲适的心情,让人感受到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和无尽的自然之美。王维的《竹里馆》是诗人这类情感的代表作之一,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竹里馆”即“辋川别墅”美景之一,在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全诗如下: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歌首先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幽篁”即长得很茂密幽深的竹林。“篁”细长的竹子。“复”即且、兼。“长啸”即撮口而久呼,或者有声无辞。“啸”《说文》中释为吹声也。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长啸”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意思是说,我独自一人端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抚琴,时而吟唱。首先,诗人将“幽篁”、“深林”、“明月”三个意象组合来,通过“幽”、“深”、“明”几个形容词来营造出了月光普照大地而又幽深空旷的审美境界。其次,诗人对人物描写抓住了“独坐”、“弹琴”、“长啸”几个词语,并通过“坐”、“弹”、
“啸”几个动词来描写了人物活动,从而把诗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短诗仅仅二十个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首先,语言简朴,意蕴深厚。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淡淡的,但诗人抓住了环境的特点,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修饰,表现了诗人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
其次,前后对照,点化主题。比如,诗的末句写到“明月来相照”,这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对照,也点化主题。
再次,运用衬托,提高效果。比如,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这里,以动衬静,通过声响是“幽林”更静。
第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比如,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幽篁”与“明月”,从而描写出了清幽澄净的审美意境。再如,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即景即事,从而表现出诗人清幽澄净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