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审美赏析
(2013-03-31 07:11:10)
标签:
古代诗词审美赏析 |
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其词作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写于淳熙十五年(公元1182年)前后,当时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这首词题为“代人赋”,实际上是借为农家代赋,表达词人对农村风物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全词如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词人首先写道:“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些”即“少”、“一些”“少许”的意思。比如,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中写道:“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没些闲”就是“没有一些空闲”。这里,词人以细腻之笔,描绘了一幅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图景——桑树冒出嫩芽,蚕种已孵化出幼蚕。特别是词人用了一个“破”字,写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感,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同时又与桑芽的“嫩”联系在一起,不但表现了早春的特点,也隐约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景物细致观察,从而暗示了词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其中,蚕种“生些”,就是说从蚕种开始蠕动起来的小蚕蚁,也是初生的、少量的,很不起眼,但却被词人诗人关注。这两句都是从细小的角度来写,写出了初春时节大自然的变化及其特点。
接着写道:“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意思是说,小黄犊在平岗草坡上鸣叫,点点暮鸦飞归山林。这里,上句写牛犊的鸣叫,是写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表现出农村放牛的特点,而且让人想象出黄犊吃草神态。下句中的“点”字,用得很妙,不但表现出暮鸦“小”,而表现出在空旷的夜色背景中出现了点点(“小”)暮鸦,突出了夕阳西下乌鸦归家这样一个精致的细节,不但引发词人喜爱乡村的情怀,也给词作增添了情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