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审美赏析

标签: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赏析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审美赏析
“桂枝香”即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双片一百零一字,前后片各五仄韵,宜用入声部韵。前后片第二句第一字是领格,宜用去声。怀古诗词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为目的诗词。这类诗因多写古人往事,所以,往往会多用典故表现出一种委婉的手法。“金陵”在唐宋以前曾经作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国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首词作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全词如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上片描绘金陵的景色。词人首先写道:“登临送目。”“登临”指登山临水。“送目”即是远望的意思。意思是说,登山临水,远眺山河。紧接写道:“正故国晚秋。”“正”是说恰逢“国”在古代诗词中往往指国都。“故国”即旧有的国都。因为金陵曾经是六朝的京城。意思是说,恰逢过去的京城是晚秋时节。紧接着写道:“天气初肃。”“肃”形容秋季的天高气爽。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天气已经是天高气爽了。这里,词人点明游览的地方和季节。以上记叙了时间(季节)、地点、事件,已经把读者引入远眺的境界。所以词人写道:“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这里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澄”即清澄。“似练”即像白绸子。“簇”即丛聚。这里是形容攒聚的山头。其中,“千里澄江似练”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两句词是说千里长江在金陵城外流过,它澄清得象一匹白绸子似,而远山青翠,山峰围绕着主峰聚集在一起。山是重重叠叠,气势磅礴,水是灵灵清澈,蜿蜒而去。这是大背景,是远望所见。接着词人进一步写道:“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这里,词人紧接“江水”而来,写了船。“征帆去掉”即指远行的船。词人用“帆”代船,表明了一种漂泊感。“去棹”即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所以,“征帆去掉”重点突出了离去的船。“酒旗”即古代酒店前挂一块布招牌。“矗”即竖着。这里,词人通过远望长江上的景物而转过来描绘秦淮河上的风光,那里有华丽的游船,也有酒旗高挑。其中,“背西风”三字可以使人想见酒旗的飘动,想见酒店所处的地势。接着写道:“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舟”指装饰华美的游船,这里指游船。“星河”银河,这里指秦淮河(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鹭”就是鹭鸶,水鸟名。“足”,完备,完满。词人为了赞美秦淮河的美丽与繁华,将其比喻为“星河”。因为,银河在天上,所以,词人又把水面上的水气比作云。透过薄薄的水气看到彩舟,好像在云里一般。一行白鹭正从水上飞起,好像在银河上飞。这样,几个意象叠加后而景色之美,就如同一幅画。词人在此,层层推进,步步渲染,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一句“画图难足”,不但表明了这样的景致一幅画是难以画出的,而且也表明对这样的景致的赞美。了词人了。
上片写景,下片通过怀古来抒发感慨。词人
在艺术上。首先,典故手法的运用,提高表达意思的含蓄性。其次,它体现了词人“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不满只把词当作一种倚声之作,突破“词为艳科”藩篱,为苏轼等士大夫之词的全面登台,铺下了坚实的基础。再次,景语情语,情景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