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鹧鸪天》审美赏析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文学家。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元好问这首《鹧鸪天》主要是写别情。全词如下: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上片主要在写分离之后,两地相思的深厚情感。词人首先写道:“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候馆”是行人寄住的旅舍。第一句的意思是说,昏暗灯光的旅舍,天空中下着雨,送来了一阵阵寒气。这一句,不但为词人抒发离别愁绪的情感营造了氛围,也为词作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接着第二句写道:“小楼人静月侵床。”“小楼”是居人(指的是住在家里的人)所在的闺楼。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雨后小楼一片寂静,遇过天晴,如水的明月照在居人的床上。这里,词人转换了描写视角,把视线转回到“居人”处。“月侵床”即明月照床,词人以此衬托出居人静夜无侣的孤栖境况。上一句的“送”和下一句的“侵”字所表现的意义很富有情韵感,一方面写出了下雨时候的凉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月光如水,渐进室内而洒在床上的景象。词人把羁旅者和居人对比起来,不但表现出他们天各一方的凄凉处境,也提高了词作的审美境界。接着写道:“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这里,分别借用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和贺铸《采桑子》(“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词原句,并巧成对仗。多情的是人,无情的是前边两句所描写的环境中的自然之物。可以说,这种萧索的时令和孤独的环境,最容易唤起人的离愁别绪。其中的“今夜还如昨夜长”,不但表达了受着相思的煎熬,彻夜难眠,所以,词人感觉黑夜漫长,而且一个“还”字,也暗示了相思不止一天,还是夜夜相思。
下片词人写道:“金屋暖,玉炉香。”“金屋”比较豪华的寝室。“玉炉”即玉制的香炉。一个“金”字和一个“玉”字,不但表明了富家子弟的富有,而且与“候馆”的凄寒和“小楼”清幽形成了对比。李白的《将进酒》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其中就用了“金”来修饰“樽”,以此表明了一种豪迈的气概。在词人看来,相思属于这些为了生计漂泊在外的游子和在家的闺中妇人,而“春风都属富家郎。”“春风”即温暖的风(这里喻指富家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意思是说,富家子弟不会为生计奔走,当然也就没有这样的凄凉的牵挂与思念。词人在对比中,也暗示了自己对社会不公平的不满情绪。最后两句写道:“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词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意思是说自己也会像梅花那样熬过寒冬,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这里,词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物与人的距离拉近,更好地借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中的“辛苦梅花候海棠”中的“幸苦”不但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而且也暗示了自己的生活处境的艰难。一个“候”字,暗示了词人对未来的希望表现了词人的期盼,更是一种自我宽慰。我们在这富有一点亮色的语言中,感受到词人的一线希望,但也更加感受到词人的悲伤和无奈。
在艺术上,构思新颖,单纯恳挚。其次,以景结情,语浅情深。再次,用语素朴清新,表意明确,有乐府民歌语言特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