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蒋捷《虞美人·听雨》审美赏析

(2012-10-09 06:10:32)
标签:

中国

古代

诗词

审美

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审美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审美赏析

词牌名。蒋捷《虞美人·听雨》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可以说,蒋捷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这首词描写了词人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通过人生的主要三个阶段,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抒发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无奈的人生感受。。全词如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上片首先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意思是说,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这里,词人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的。即使“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而悠然的地方。其中的“楼”字,暗示了在家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说,这两句表现出词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南宋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的生活。 
  接着写道:“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断雁”即失群孤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人到中年,坐在行走在他乡的小船上,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在茫茫江面上,云层低迷,西风中,听到了孤雁阵阵哀鸣。这里,一个“客”字,不仅说明词人经历着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更加表明了词人的身份及其情感——身处异乡而不免生出孤独之感、思乡之情。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一句把词人客居他乡的与广阔的画面结合,把一个四方飘零的客子的孤独与寂寞表现出来。这一画面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着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

  接着又写道:“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星星”即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喻指人老了。“僧庐”这里指暮年寄居地,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而今,人已暮年,两鬃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坐在房屋之下,听着细雨点点。这里,词人描写了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房屋下倾听夜雨的状况。这样的状况给我们的感觉就老人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可以说,我们从老人的处境中,再也无法感觉到少年时的欢乐与壮年时的愁恨。而今给我们的是一种凄迷与孤寂。所以,词人写道:“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思是说,回想起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感觉到这些都是没有什么情感可言(无论是悲欢,抑或是离合都是没有情感的,很随意发生),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明吧。这里,一个“无情”对我们进入了“老天倘若有感情”的境界,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把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表现出来。正如唐代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所说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也就是说,“悲欢离合总无情”不但是词人人生的感受——悲欢离合随时发,而且“悲欢离合”也催人老。既然如此,词人也只要“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吧!“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此时无可奈何的心情。点点滴滴的雨,淅淅沥沥的下。这里,词人以水喻情,表现出“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的感慨。正因为如此,此时的词人是无法排遣人生的伤感,更无法排除悲欢的忧愁,只好“点滴到天明”。其中,“点滴到天明”表现出了词人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从而更好地衬托了心中忧愁之深,思念之烈。在写作上,词人这样结尾,也就是在“听雨”中戛然而止,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这不但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也引发读者思考,从而提升了词作的审美效果。

在艺术上,首先,层次清楚,层层递进。词人以自己的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鬓发寄居僧庐,逐层展现了词人的世界。其次,言简意赅,意蕴深厚。感情境界。少年时,一个“红烛”,表现出了少年无忧无虑之态。壮年时,一个“客”写出了飘泊孤苦的伤感。老年时。一个“任”字,表现出了国亡给自己的寂寞、孤独,带来的无助之感。第四,首尾照应,推进情感。开始的“少年听雨歌楼上”中的“雨”,照应了结尾中“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中的“点滴”,意同而情感不同,其中第二首暗含了亡国之愁情更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