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审美赏析

(2012-10-05 07:34:14)
标签:

中国

古代

诗词

审美

赏析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审美赏析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审美赏析

唐代时,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当时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给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这首《近试上张水部》就是投赠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时向张籍行卷,已经得到了赏识。可是,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还是担心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征求张籍的意见。本诗又名《闺意献张水部》,全诗如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媳妇才能拜见公婆(成妇之礼——拜见公婆、拜见祖庙等)。此诗描写的重点,就是新媳妇去拜见公婆之前的心理状态。诗歌首句写成婚。诗人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 “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在此,“停烛”不要理解成熄灭蜡烛。这句意思是说,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次句写准备拜见公婆。诗人写道:“待晓堂前拜舅姑。”“舅姑”即公婆。意思就是说,等待拂晓就去拜公婆。在古代,新媳妇拜见公婆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去堂前行拜见之礼。第三句写道:“妆罢低声问夫婿。”这句的意思是说,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新媳妇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其中,“低声”不但表现了新媳妇还带着羞涩的神态,而且也符合新媳妇的处境——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第四句写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无”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这句的意思是说,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表面看新媳妇说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新,实则是说我这样打扮公婆是不是喜欢。

以上我们就词作的表层义来说的。其实,作为朱庆馀在临应考前献给张籍的诗,很明显是有其用意的,但又不好直接说。所以,诗人把科举考试中是否得到主考官认同与新媳妇得到“舅姑”的认可联系起来。在诗歌中,诗人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这样,诗人采用了比兴手法,对张籍形象而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张籍也是一个文学水平极高的人,怎么不了解朱庆馀的想法。于是,张籍明确地回答了朱庆馀,并写下了《酬朱庆馀》。全诗如下: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庆馀的赠诗采用了兴寄的手法,所以张籍的答诗也采用了兴寄的手法。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美,歌喉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其实,张籍是在暗示朱庆馀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意思是说,(你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可以说,水面交相映,你就是花容月貌的越女。次句写道:“自知明艳更沉吟。”写越女的心情。“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意思就是说,自己知道长得美艳,光彩照人。言外之意就是说,只因为你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接着第三句写道:“齐纨未足时人贵。”“时人”即当时的人(指应考的人)。意思是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但并不被人看中。接着第四句写道:“一曲菱歌敌万金。” 意思是说,这位采菱姑娘的一曲菱歌,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一结尾,明确肯定了朱庆馀的才艺出众而无后顾之忧。

在艺术上,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兴寄的手法,不但含蓄蕴藉,而且也很符合当时的环境。这种兴寄的手法,从《诗经》到《楚辞》就开始出现。《诗经》中的《硕鼠》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楚辞》中,更为明显的是诗人们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来比君与臣,或者朋友、师生等关系,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巧妙、含蓄,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含而不露的审美要求。这里,朱庆馀的赠诗写得好,张籍的答诗也很妙,因此,他们这样一问一答,成为千年诗坛的佳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