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台城》审美赏析

标签: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赏析 |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首句“台城六代竞豪华”,是诗歌的起句,总写台城的“豪华”。“六代”一词,不但空间跨越大,而且时间延伸长(六代)。其中,“竞”字用得很妙,首先,表明了历经六朝,直贯三百多年历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之“竞”(互相争胜),表现出了对台城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统治者对奢侈豪华生活的追求。其次,说明了因“竞”而使台城奢华无比,突出了诗句中的“豪华”。这样,欲抑先扬,更好地为后面抒情奠定了基础。
第三句承第二句转,写道:“万户千门成野草。” “万户千门”是说台城之大,之繁华。“野草”即到处是野草丛生,满目疮痍的样子。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野草”也是表现荒芜之景象。这一句就是说,原来如此繁华的台城,现在已经是野草丛生,满目疮痍的景象。一个“成”字,不但表现了台城今昔的不同,也给人以一个发展变化的感受,从而留给人以想象、思考的空间。
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这一句论述陈后主失国缘由。“缘”即因为。《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做。陈后主生活奢侈,不问政事,且喜爱艳词。他在后庭摆宴时,必唤上一些舞文弄墨的近臣,与张贵妃及宫女调情。然后让文臣作词,选其中特别艳丽的句子配曲,一组组分配给宫女,一轮一轮地演唱。其中有“壁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更有一首《玉树后庭花》歌词中云:“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陈后主的好日子就像这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所以,《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亡国之音”。后来,杜牧在《泊秦淮》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只缘一曲后庭花”不是形象的表达(相对而言),而是听觉来表达(相对而言),让读者在“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隐隐约约听到《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声。面对眼前凄凉的“野草”之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感慨世事沧桑。因此,读者也不难从诗人的感叹中,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诗人蕴含其中的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在艺术上,怀古诗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比较委婉。就这首诗歌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抒情议论与描写结合。诗人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以此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其次,典故的运用,增强诗歌的含蓄美,这在第四句表现得极为明确。再次,用词准确精到,表意深厚。比如,“台城六代竞豪华”中的“竞”字的运用。最后,时空跨越,增强诗歌的意境之美。这在第三句中表现得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