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朱自清散文《春》的修辞美

标签:
中国散文朱自清春修辞审美杂谈 |
说朱自清散文《春》的修辞美
一、比喻手法增强形象美
“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的一种修辞手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比喻的修辞手法能给人以形象美。在朱自清的《春》中,作者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雨是寻常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中的博喻手法,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把初春时细雨的特点和春花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加以描绘,给人以春的气息和美的享受。
二、拟人手法增强人情美
“拟人就是借助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使其富有人的思想情感或性格特点。”(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拟人有助于拉近了人与物的距离,实现物我一体的表达效果。在文章中,恰当运用拟人,能够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把事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在朱自清的《春》中,在总体上已经赋予春以人的思想、性格与特点。文章以“脚步近了”开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如此构思,颇具匠心。就局部来说,多出运用比拟手法。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句中,“偷偷的”、“钻”,把静态的动态化,写出了春草的挤动,春不经意的到来到了。这样的描写真正给人以亲切感,同时,这样写也使无情感的小草赋有感情,蕴含着人情美。
三、排比手法增强气势美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由于排比句式匀称,音律铿锵,节奏感强,能一气呵成地渲染艺术形象,能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在朱自清的《春》的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就用了三个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兼层递,气势一贯,表现出春天是新的,春天是美的,春天是健壮的美的特点。这样,运用排比句,不但使读者的认识逐步加深,情感逐步强烈,事理变化有序,表现出一种清新美,而且富有气势,增强表达效果。
四、类比手法增强感受美
“类比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和相同性特征的比较。”(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在写作中,运用比较的修辞手法,更好地使读者通过熟悉的事物或现象认识不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在朱自清的《春》中,作者运用类比手法,提高了表达效果,而且事物或现象富有美的特色。如,文中写到:“‘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读者对“吹面不寒杨柳风”感受很难,就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来类比。每个人都有母亲抚摸的感受,虽然感受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不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温暖、亲切,这样更好地表现出初春时春风的特点。
总之,“富于情感的语言是美的语言。”在文章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在《春》一文中,我们不但感受到语言美,而且从美的语言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