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汉语中借代修辞格常见的类别(附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2011-03-21 15:32:17)
标签:

古代汉语

修辞

借代

方式

杂谈

                   谈汉语中借代修辞格常见的类别

              (附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吴礼权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说,借代是一种说写中“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以及企及某种特点效果的修辞文本模式。也就是说,借代就是不直接要把表达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是改换一个与该事物有某种密切关系的名称。在修辞各种,借代通常分为旁代和对代两大类。所谓旁代,就是指用伴随事物代替主干事物的借代。如,特征和标记,所在与所属,作家或产地,资料或工具等。所谓对代,就是借来代替本名的,尽是同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如,部分和全体,特定和普通,具体和抽象,原因和结果等。下面以古代汉语为例,借鉴古代汉语修辞中“借代”一格的相关资料,谈谈汉语中借代修辞格常见的类别。

第一,以事物的属性代替该事物。

如,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芳菲”即指花的香味,这里指代花。

第二,以部分代全体。也就是以事物的主要部分代指该事物。

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中“鳞”,是鱼的特征,这里代指鱼。又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锡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中“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代指整个船。

 第三,以人物生理特征或标志代人物

 比如,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古人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一种长寿的象征。黄发,这里指代老人。垂髫,本是儿童的一种发型,这里代指儿童。又如,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平民。

 第四,以专用名称代通用名称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其中的“善才”是人名,善弹琵琶,后来就用他的名字泛指琵琶名师。秋娘是唐代一位歌舞名妓,后来泛指长于歌舞的女子。 

   第五,以地名代事物。

   如,唐白行简《李娃传》:“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其中的“大宛”是古代西域国名,以产明马著称,故以“大宛”代指骏马。

   第六,以官名地名代人。

    清刘熙载《艺概》:“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中的“柳州”是地名,柳宗元任过柳州刺史,历史上就称他柳柳州或柳州。这是以地名代称人名。

   第七,以具体代抽象。

   如,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中说:“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乎?”其中的“口舌”是说话的器官,用来代指比较抽象的概念“游说”。又如,唐刘禹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其中“丝竹”是常用的音乐器材,这里用以指代音乐,此特指扰人的乐声。

    第八,以实数代虚数。

    如,《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勿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其中的“三”表示多。“三岁”即多年,并非确数。又如,唐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万”是实数,这里是虚指,“万金”,表示极为贵重。

第九,以原料代成品。

   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中“鱼网”是造纸的原料,《后汉书宦者蔡伦传》:“用……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故以“鱼网”指代纸帛。

   第十,以作品代作者

  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其中的“王叔和”为西晋太医令,著名的医学家,著有《脉经》、《脉诀》、《脉赋》,又编次张仲景《伤寒论》三十六卷。这里,以“王叔和”代医书。

  

附: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首先,借代和借喻构成的基础不同

借喻是修辞各中的一种,虽然借喻不说出被比喻的事物,而哪比喻的事物代替比喻的事物,但借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点,即要求用来做比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有一点相似性。比如,在《孟子梁惠王下》中有这样一句:“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其中,“水火”比喻灾难。从这一句来说,人民受到反动统治者的压迫,就如淹在水中,困在火中一样,朝不保夕,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而借代是不是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是借用与所要表达的事物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其构成的基础是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杜甫的《至京赴和奉先县怀五百字》中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中的“朱门”即红漆大门。在古代王公贵族的大门都是漆成红色,这就成了王公贵族的标志。这里,杜甫就用“朱门”代指王公贵族。

其次,借喻和借代的作用不同

借代的作用在于“代”,就是用借体代替本体。而借喻的作用在于“喻”,是借与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相似点来构成比喻。因此,借喻可以换成明喻或者暗喻的形式,而借代就不能换成这些格式。如,上面所举例子中,“朱门”就不能说“王公贵族”像“朱门”。而“水火”例就可以说成:“人民受到反动统治者的压迫,就如淹在水中,困在火中一样。”

总而言之,借代中借体与本体在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借喻中的借体和喻体在于相似性,表现出不同的表达审美功能和修辞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