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鹿柴》审美赏析
WANGWEILUZHAISHENMEISHANGXI

鹿柴是辋川的一个风景区,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王维晚年就隐居在这个地方。那时,王维在这里经营了一个很大的山间别墅,风景非常优美。《鹿柴》一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第五首,是诗人山水诗代表作之一。“鹿柴”是辋川的地名。“柴”一作“砦”,读音“zhàī”,即用带枝杈的树枝在地上编成的栅栏。全诗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空山”即空旷的山林。在诗人王维的诗中,“空山”一词用得很多,如,《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些诗句中的“空山”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空山新雨后”中主要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与洁净。“夜静春山空”中就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与幽美。这里,“空山不见人”不但表明了山的空寂,而且也表现出山之环境的清冷。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但闻”即只听到。“但”即“只”义。这句是承上句而来。这里,诗人用了“人语响”,划破寂静的深林,表现出特殊的意味。事实上,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也不是一片死寂,那些自然之中的鸟儿、鸣虫,甚至山水、风声等相互交织,自然也不缺少“声响”。这里,诗人突出“人语响”,不但从声音的角度突出“山空”,而且用“人语响”压倒了山之自然之声,这样,就更能表现出山的空寂的环境。诗人在这里运用衬托的手法,不但突出了“人语响”,而且给读者以更丰富的想象,留下了更为空旷的审美空间。
第三句“返景入深林”,“返景”即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日光之影。这一句承上写声,顺势转入写形(“影”),由声而色。在深林中,树木苍翠,光线难得透进,本显得幽暗。诗人却写了“返景”,一是“返景”易于照进树林,即使不是山之深处,但也能透过树干进入山之浅处。二是“返景”虽说给人有一种凄清之感,但对于空山来说,似乎也会增添那么一点点温意。这样,不但用暖意突出“空山”之寂,而且更能营造一种深远的审美境界。
最后诗人写道:“复照青苔上。”“复”即“又”意,这一句是全诗的结句。这一句的关键在于“青苔”一词,首先,表明林间树下有青苔,不但突出了深林近处很少见阳光,更莫说深处了,以此表明了“空山”之“空寂”。其次,山林近处有青苔,说明人迹罕至,很少有人来,再次突出了“空山”之“空”。这样,诗人通过光的衬托,聚焦在“青苔”上,把山林之寂静与幽暗表现得淋漓尽致,鲜活生动,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
总之,这首诗歌在诗人佛理观念支配下,描绘出了一种幽静的自然之境,从而表现出诗人王维心境的安然闲适,在艺术上,诗人运用了衬托手法。“一定的艺术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就本诗来说,衬托手法,处处可见,角度多元。前两句是用声响反衬山之空寂,后两句却是用光亮反衬幽暗。可以说,诗歌除了第一句有一个“空”字外,后三句没有,但句句表现“空”,这样,不但有助于表现诗歌的主旨意蕴,而且提高了诗歌的艺术审美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