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梦天》审美赏析


标签:
中国古代李贺诗歌审美赏析杂谈 |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玉轮轧露湿团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似如月亮的车轮碾过清晨的露水,留下了一团一团微湿而又光亮的车迹。这里,诗人用一个“玉”字,描写了月宫中物件的美,当然也是诗人来到了月亮上所见。
“鸾珮相逢桂香陌”,这句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珮”是雕着鸾凤的玉珮,这里代指仙女。“陌”即小路。这句的意思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诗人与仙女相遇后怎样,诗人没有作交代,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里的“仙女”预示着月宫中的美好,反衬出人间的凄清。
接下来,“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诗句中的“黄尘“、“清水”分别指“陆地”和“海洋”,也可以这样认为,“黄尘清水”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即指传说中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诗人说它们“更变千年如走马”。这里有一段典故,就是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而这里,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来到另一世界,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感觉到有如“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这一变化,实际上表明了人间与天上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最后两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诗人站在月宫中,从天上看大地上的九州,就有如九点“烟尘”,表明了“齐州”小。一个“烟”字,不但说明“齐州”之小,而且表现出“飘渺”之感。陆地是这样,占地球面积大部分的海洋又怎样呢?“一泓海水杯中泻”,“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海之小,一杯水罢了。“杯中泻”即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从杯子中流出来。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把从月亮上反视地球,俯视人间,尽力地从小处去写,给人的感觉更加渺小,从而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藐视生活的态度。
总之,这首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的诗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表现出诗人以此排遣个人苦闷的愿望。在艺术上,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比喻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