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庭筠《商山早行》审美赏析

(2010-08-25 10:03:05)
标签:

中国

古代

温庭筠

诗歌

审美

赏析

杂谈

温庭筠《商山早行》审美赏析

WENTINGJUN《SHANGSHANZAOXING》SHENMEISHANGXI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表现游子情怀的诗歌)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诗人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而写下《商山早行全诗如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铎”是古代用于宣传正交法令的一种大铃。“征铎”是指用以示鸣出发启程的铃铛。“悲”即顾念的意思。这里是说诗人因顾念家乡而产生悲情。这一联的意思是说, 诗人早上已经起床,才听到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响,渐行渐远,顾念故乡的情感越来越重。“晨起动征铎”暗示着一个“早”字,与诗题中的“早”字相照应。诗中一个“悲”字,不但描写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而且也暗示了诗人不得已而离开家乡产生的苦闷与无奈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承上联而来,在律诗中属于“景联”写诗人从驿站出来后所见。这一联中,诗人列举了六种景物(选择了六个意象),描绘了早行图。意思是说,残月悬于西天,茅店的雄鸡啼鸣,走在板桥上,寒霜上已经留下行人的脚印。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两句,从修辞上说,是对偶,也是列锦。就对偶的修辞手法来说,根据对偶的特点,上下相对,比如,“茅店”与“板桥”相对,表现出不同的地点,这是空间(也包含着时间的变化)的转换,不但增加诗歌时空感,而且诗歌审美境界得到体现。就列锦的修辞手法来说,名词的排列,实际上就是地点的转换,意象的变化,在转换和变化中,同样体现诗歌的时空感,增强出诗歌的审美境界。

 颈联“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紧接上联,写早行一路之所见,不但突出了一个“行”字,更突出了一个“早”字。“槲叶”即槲树叶。这种树叶冬天存留在树上,次年春天嫩芽发生时才脱落。“落”即脱落的意思。“枳花”即枳树花,白色的,在春天开。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槲树叶落满山路,驿墙上枳树花映着晨曦。这里,诗人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诗人一路走来,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天也开始发明了诗句中一个“明”字,不但说明此时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隐约可见,而且更表明了天由暗到明的时间变化过程,从而把“早”字更加突显出来。

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尾联继上联而来,写面对早行所见之景而产生的梦想。“杜陵”是西汉宣帝的陵墓,在今西安,这里代之长安帝都。“杜陵梦”喻指回到家乡的一种希望。因为诗人这次离开家乡是迫不得已,但又无可奈何,因而只希望早日返回家乡。“凫雁”即野鸭。这一联的意思是说,面对此情此景,触景生情,多么希望早日回到那野鸭满塘的家乡。这里,诗人梦境结尾,在表达上做到了借景抒情,就曲避直,不但给诗歌增添了意味悠长、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而且更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怀乡思亲之情。

   总之,诗歌围绕一个“早”字,把一切动作、场景、情绪等蕴含其中,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羁旅行役之人的怀乡思亲的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