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商山早行》审美赏析

标签:
中国古代温庭筠诗歌审美赏析杂谈 |
温庭筠《商山早行》审美赏析
WENTINGJUN《SHANGSHANZAOXING》SHENMEISHANGXI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铎”是古代用于宣传正交法令的一种大铃。“征铎”是指用以示鸣出发启程的铃铛。“悲”即顾念的意思。这里是说诗人因顾念家乡而产生悲情。这一联的意思是说,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承上联而来,在律诗中属于“景联”写诗人从驿站出来后所见。这一联中,诗人列举了六种景物(选择了六个意象),描绘了早行图。意思是说,残月还悬于西天,茅店的雄鸡啼鸣,走在板桥上,寒霜上已经留下行人的脚印。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两句,从修辞上说,是对偶,也是列锦。就对偶的修辞手法来说,根据对偶的特点,上下相对,比如,“茅店”与“板桥”相对,表现出不同的地点,这是空间(也包含着时间的变化)的转换,不但增加诗歌时空感,而且诗歌审美境界得到体现。就列锦的修辞手法来说,名词的排列,实际上就是地点的转换,意象的变化,在转换和变化中,同样体现诗歌的时空感,增强出诗歌的审美境界。
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尾联继上联而来,写面对早行所见之景而产生的梦想。“杜陵”是西汉宣帝的陵墓,在今西安,这里代之长安帝都。“杜陵梦”喻指回到家乡的一种希望。因为诗人这次离开家乡是迫不得已,但又无可奈何,因而只希望早日返回家乡。“凫雁”即野鸭。这一联的意思是说,面对此情此景,触景生情,多么希望早日回到那野鸭满塘的家乡。这里,诗人梦境结尾,在表达上做到了借景抒情,就曲避直,不但给诗歌增添了意味悠长、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而且更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怀乡思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