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陌上桑》的表现手法美(二)

(2009-12-27 10:02:13)
标签:

中国

古代

乐府民歌

陌上桑

罗敷

表现手法

审美

杂谈

           谈《陌上桑》的表现手法美(二)

 谈《陌上桑》的表现手法美(二)

 

二、描写的方法美

1、正面描写方法

在对美的欣赏中,人们的审美感知往往是富有想象性的。在对罗敷正面描写中,诗歌没有如《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夫人面貌那样做细致的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很细致的描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庄姜夫人的美表现出来。特别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神态描写,一个美丽的微笑,闪动的秋波,流露出无限的情意。这样,把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起来,一个完美的庄姜夫人活灵活现出现在读者目前。但在《陌上桑》中,诗人对罗敷却采用了《诗经》中《蒹葭》、《关雎》等比较朦胧的写法。诗中写道: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我们都知道,人体形式美往往是偏重于外形的,是可以直观的美。从这里的描写来看,诗中“青丝”、“桂枝”、“堕髻”、“月珠”、“缃绮裙”、“紫绮襦”等华丽的意象,不但表现出罗敷的穿着打扮是很特别的,也许很时新的,而且表现出罗敷也是一个爱美的女性,表现出女性爱打扮的本质特征。诗人极力夸张铺叙,通过穿着打扮,把罗敷凸显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了罗敷华丽的外在美。而这种美却给读者的印象一种朦胧的感觉,也就是说缺少神态的表现。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朦胧美。而正是这样的美,不但为后面的侧面描写奠定基础,而且给人以审美的想象空间。

2、侧面描写方法

罗敷的美在何处?诗歌中,出了穿着打扮外,确实没有直接描写出来,但这恰恰给读者留下了审美的想象空间。那么,诗人又是怎样来提高这一审美想象空间的艺术效果?对此,诗人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也可以说,这种方法就是这首诗歌的绝妙之处。所谓侧面描写,就是“借助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者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从侧面烘托、映衬主要人物,使其形象更加突出、更加丰满。这种手法含蓄、婉曲,耐人寻味,能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欧阳周等《通用写作新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陌上桑》就通过人们见到罗敷后的行动和“相怒怨”,来突出了罗敷的美。诗歌中对此是这样写的: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美学与美育》中说过:“人体形象的美是由人体形式和人格意蕴所构成的存在整体。”因而,人们欣赏人的美,必然要注重人的外形与内在的结合,注重其精神的表现的。在这里,绝不会是因为罗敷的穿着华丽而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的。诗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就表明了人们看着罗敷时那愉悦的心理,“捋髭须”这一动作是惬意的心理反应。“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少年看见罗敷,产生了“脱帽著梢头”的行动,以此引起罗敷的注意,也许这是少年爱美的特有表现。“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诗中两个“忘”字,强调了劳动者被罗敷的美吸引住了,也许发呆了。“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是一句总结。无论是谁,耽误工作和行路,心中自然要表现出怨气,可是,这一切都是因为欣赏美所造成。其实,怨而不怨,怒而不怒,通过人们的感受含蓄蕴藉地表现出罗敷的美,也间接地表现出罗敷不仅外在美,而且内在也美。

在诗歌中,不但描写了劳动者和少年被罗敷的美吸引,而且也描写使君同样被罗敷的美吸引,只是各自对待美的方式不同而已。

3、语言描写方法美

美学原理指出,人的美主要体现在人的高尚的人格美。怎样来表现罗敷的内在美,表现其人格美?因此,《陌上桑》却运用了语言描写来表现。“言为心声。”使君的到来,全诗进入高潮,也就走进了罗敷的内心世界。诗中写道: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诗歌中,“五马立踟蹰突出了使君的地位和权势,也为后边故事发展奠定基础。这时,“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直截了当,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要注意使君的话,话语还是显得很委婉,带有商榷的意味。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美的爱的表现。正因为这样,罗敷在面对如此而难题时,才没有回避或者躲闪,而是“罗敷前致词”。这表现出罗敷在如此环境中的主动出击,机智地应付使君。诗中写道: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在这段独白式的语言中,表现出了这样两方面的意思,而这又是极为关键的,击中使君要害的回答。首先,说明了你使君是有妇之夫,你的行为是很愚蠢的。其次,通过从各个方面来夸耀自己的丈夫(或许是虚构的)来压倒使君。诗歌中,极力运用铺叙的手法表明自己的丈夫不但地位高,官位大,而且人也长得很帅气。也许这些夸词是罗敷在此时此刻见到使君而设想的,表述了自己的丈夫无论那方面都比使君强,从而都压住了使君,致使使君不敢轻举妄动。我们从这些话语中,感受到了罗敷的机智勇敢的精神,也感受到罗敷不畏权势的品质及其人格的高尚。这不但表现了罗敷的心灵美,也使人物内在美与外在美得到了有机统一。

 

总之,美丑的强烈对比,不但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而且通过对丑的表现,引起读者的愤怒和厌恶,从而肯定美,否定丑。因此,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我们不仅仅关注美,也不要忽视丑,要注重美丑的辩证统一。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对美丑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