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启示

(2009-07-30 14:26:05)
标签:

杂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启示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启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以其平易自然、流畅清新的特点而著称于世。

    作品中,苏轼因政治斗争失利而被贬,内心苦闷。而在月色皎洁的夜晚,主动融入月色中,与张怀民漫步于庭院。

    月光如水,洒落在庭院;竹柏影子,似如水中飘荡的水藻。作者写作极为巧妙,写月无“月”字,而短短几句,如诗的语言,描绘出层次分明、清新可人的庭院月光图!

    接着作者感叹:“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点睛之笔,来了一个极大的转折,让人出乎预料,他是要告诉读者,而这“庭院月光图”,只有“我们”的参与才是美的。

这篇短文,给我们以美的启示,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二、美是无功利性的

        三、美感需要培养

    

    因此,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但有助于学生“赏美、立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图片有博友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