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归因理论】个性归因和情境归因

(2011-11-05 11:55:10)
标签:

归因

宋体

行为人

进行

学会换位思考

教育

分类: 转载转播

心理学学者内德·琼斯和内斯比特,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研究,指出了行为人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个体看待自己行为时主要关注行为在当时所处的环境,而观察着则会关注行为人稳定的个性因素。一次我们认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情境归因,而观察者倾向于对相同的行为作出个性归因。”  

 

我对其含义再进行推而广之,尤其是对负面行为而言,当你从行为人本身的角度出发,你会更倾向于对行为人的行为进行情境归因(即外界的客观因素,如当时的情形、他人的影响、客观环境等);当你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你会更倾向于对行为人的行为进行个性归因(即个人的能力、品德、性格、兴趣等因素

 

一种典型的例子,在工作中,同样的错误,如果是你犯下的,那么你作为当事人,总是会倾向于进行情境归因,为自己解脱,比如当时情况很紧急所以我做得有些急迫,因而难免出现错误;或者当时大家都劝我这么做,我也是听了大家的意见啊……;但是,当是别人犯下错误的时候,你作为旁观者,总会想当然地进行对其个性归因,认为多半是他自己个人的原因,比如他这个人能力不行啊,这点事都办不好;这么容易盲从别人的意见,有没有一点主见啊?;他这个人也太冲动了,这样的事怎么说也要谨慎而为,至少也与我们商量商量嘛……


对,同样的错误,或者同样是犯错误,自己犯的,我们会通过责怪别人或抱怨客观环境,来为自己推卸责任,肯定不是自己的错,至少不全是;是别人犯的,那么我们肯定要认为是他个人的问题,好好对他进行一番评判,而不会去分析他人当时所处的情形。

 

如何消除这种归因偏差呢?其实上面说的时候已经提及了,发生了一种负面行为,如果自己是当事者,不要总想着移责于外界,不妨将摄像头对准自己,自己观察自己,多想想自身方面的原因,即所谓“凡事都能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于别人的错误,不妨将自己想象成他人,设身处地考虑他人当时所处的情形,换成是我自己,在当时的环境下,又会如何做呢,及所谓“学会换位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