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盗梦空间》:梦境包裹下的陈旧不堪&逻辑混乱

(2010-09-21 03:36:19)
标签:

盗梦空间

孙逊

陈旧不堪

逻辑混乱

莱昂纳多

三个傻子

梦境

《盗梦空间》——用第七层梦境笼罩起陈旧不堪的故事结构&脚不沾地的逻辑混乱之好莱坞新谎言

 

http://s5/middle/61396e5dt90b5e94d5e74&690

http://s8/middle/61396e5dt90b5f3104467&690

 

我从外地一回京,就匆匆赶上家门口UME的最晚场,看那个等得望眼欲穿的《INCEPTION》。本来一直想等D9,没想到中影竟引进了,并且仁慈到一刀不剪。记得听到这个消息时,我还很坏地对身边朋友说,中影审片的老者们理解上有些困难,着实不知从哪里下剪刀,最后聪明地给全国观众留了个以德服人的嘴脸。

 

《INCEPTION》在几个月前在IMDB上的评分高达9.2,排名一度超过《肖申克救赎》和《教父》,我想,靠,那得好到什么样?

 

没想到,片子开始10分钟,沉闷和无趣的大段对白酒让我就想出去买可乐。通过大段冗长无趣的对白,制作者企图在最短时间内把他想到的那些小创意灌输给观众。

 

片子的结构陈旧得更是让我咋舌。好莱坞典型结构之一,片子开头先花5-10分钟说一件和影片正题完全无关的故事,用特效和新奇事把观众震住,顺便把相关主角们的性格、职业等背景资料交代给观众。然后再花10分钟谈谈新任务,有人不想接,但是还是因为一个必然的原因(往往是钱,尤其是动作片类型),勉强接下了任务。观众的心思会更加被悬起来。再花一个多小时让大家淡淡逼,准备下任务,发生点小波折,都有惊无险地被解决了。最后光荣完成任务。前段看《敢死队》,也是一模一样的结构。看了几分钟,我心里想,难怪昆丁哥哥的《低俗小说》的结构在电影史上具有那么大的影响,因为昆丁那个手法确实是第一次,到现在被无数导演用了20年。而《盗梦空间》的结构我已经在影片开篇十分钟给打了0分。靠,据说北美观影时,超过3/4的观众给打了满分,没事吧?

 

片子开始10分钟,结构我就给打了0分。

 

大段的对白的确帮助观众最快地进入了剧情,太多学术概念和假设,条件,每分钟300-350单字的语速,让观众无暇去查资料就必须相信这些假设。诸如不同层梦境之间时间长短之类的小学水平数学类比。我听对白时,总是忍不住了。这种大量的对白方式,很像央视风格的刑侦电视剧。电影靠音画,这种大段对白的方式,的确不太多见。记得看《MATRIX》时那种简洁深刻的哲学概念震撼,可是我在《INCEPTION》里面却丝毫找不到。身边的哥们悄悄对我说:“再耐心点,可能后面会好。”

 

男主角们将要执行的任务被通过语言和对白,直白地摆放在观众耳中和面前。靠,这个惊悚片不埋扣了?就这么直白下去,执行完了事?

 

大部分观众吵着看不懂,是因为无法记住这么多的学术概念,而不是因为电影内容有多悬疑。我想多看点悬疑,一点没看着还。我哥们说:“再耐心点。也许更好的在后面”。

 

看了2/3了,如果把对白拿掉,所谓各个梦境层之间,只是一个不同场景里拍摄,毫无内在逻辑联系的动作片。

 

当看到电影里那个世家公子从他临死的爹那个保险柜里拿出了一个小风车,对生命意义顿悟,终于决定放弃公司业务时,我哈哈大笑,原来,《INCEPTION》是个环保主题的公益片。我哥们在我的感染下也乐了,对于我期待已久的IMDB上评分高达9.2的大片,这个扣解得没法让我不乐。

 

莱昂纳多同志光荣完成了任务,大家从梦中醒来。他回去找老婆了。前段马丁·斯科塞斯的《SHUTTER ISLAND》里面莱昂纳多饰演的男主角也是为了找老婆,而莱昂纳多的情绪似乎一直还沉醉在《SHUTTER ISLAND》没出来。说实在的,看《SHUTTER ISLAND》, 莱昂纳多的情绪的确在寻找他老婆,在《INCEPTION》里,莱昂纳多的手脚都无所适从地没地放,不知导演对他词不达意的表演怎么叫的CUT。莱昂纳多的表演,或者很多《inception》里面对老婆思念的那种情绪甚至桥段,都能让我看到《shutter island》的影子。

 

《INCEPTION》对剧情的重复和雷同,虽然没有中国的宁浩导演对英国的盖·里奇同志那么忠诚的去原班照抄,但也够没劲的!

 

如果拿掉《INCEPTION》的梦境学术部分,去从结构,叙事手法,悬念营造,埋扣解扣等电影手法上看这部片,够烂俗了吧?

 

可是,《INCEPTION》的学术部分又能经得起多少仔细琢磨呢?

 

心理学关于梦境的最底层,就到潜意识这个层面,至于潜意识从哪里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佛洛依德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心理学的构建底层已经决定了它不能为真正需要的人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所以,多年来被大家传的神神叨叨的也都是那些悬不剌叽的东西。《MATRIX》里面用的哲学底层是东方禅宗的见闻觉知,而见闻觉知这四个字正是人类和我们所生存宇宙的关系和内在联系,所以《MATRIX》靠得住,也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真正懂禅宗见性的人,看《MATRIX》都是真明白,所以很多佛教团体也用这部电影做学徒们的培训电影。

 

可是《inception》呢?因为取的知识是中段,上下都不靠,观众看完会心里犯嘀咕:“是这样吗?我怎么不知道这些?”因为制作者知道的也都是表浅的皮毛,所以他们就无法用几句话把这些学术假设阐述清楚,就絮絮叨叨反反复复地给观众简述诸多形式不同眼花缭乱的概念,导演用大段冗长的对白去说一件自己都不清楚的事给观众听,观众却怎么都不明白也就不难理解了。

 

观众晕了,因为导演一直晕晕乎乎。

 

并且,最可怜的是,大部分观众都不具备考证这些学术底层概念的学术能力。大家就开始集中晕在细节上,什么这个怎么推了一堆人在电梯啦,那个陀螺是不是在梦境的标志啦,等等。成了红学家们对曹雪芹创作初衷的猜测。创作者无意有意的任何一个小手笔,都会因为不同的观众和意见产生无数的遐想和可能性的反推和猜测。

 

能猜对吗???显然不能。

 

所以,观众晕菜的最主要原因已经跟电影无关,是因为学术背景没讲清楚。因为导演自己就不清楚。

 

出了电影院,奇哥问我是不是还是因为电影被剪掉了一些的原因才导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看,我想想,应该不是吧,因为剧情这就够拖沓了,要是再不剪掉几刀,我还不更是要去买多几次可乐?底子就那样,剪不剪又能有多少区别。。。我这样在心里说。

 

看完这个电影几天后,有个女孩约我去看第二遍,在电话里,我说:我怎么就觉得剧情味同嚼蜡,简单的很拙劣呢?是因为太懂这个电影了,我才不愿再去看第二遍。

 

相反,最近印度宝莱坞的电影《3 idiots》让我感激涕零,欢歌笑语了很多次。这篇观影感受,也同时表达我对导演兼主演阿尔米汗的无比崇敬!哥们,你才是真正的很牛逼!

 

http://s11/middle/61396e5dt90b5ea5c515a&690

 

http://s4/middle/61396e5dt90b5f1836c7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