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大会》之我见

标签:
文化中国地名大会观后感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 |
分类: 笔锋初试 |
《中国地名大会》之我见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身为全职主妇的我,每天同步于上学孩子的作息,与组建的公益团队全职做公益,需要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处理好坚持了6年多的文化公益和公益心理咨询等方方面面的事务,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极少有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
也恰是公益支持文化建设的缘故,很机缘巧合地参与到了巩义市民政局组织的地名普查成果转换工作中来,着手城市道路命名工作的研讨,和《巩义市政区图》、《巩义市城区图》、《巩义市地图册》的审校。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虽然平日在做学问上如海绵吸水般留心吸收多方营养,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但真正涉及到专业领域,仍不免捉襟见肘。缺什么就补什么,做学问和养生保健道理相通。在有意识地恶补地名知识和地图编制的相关学问的同时,非常巧合地看到了《中国地名大会》播出的消息,一度十分笃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抱着在新领域学习成长的强烈愿望,按照播出时间,提前打开电视机,换到中央4套,安静等待节目开播。节目一开始,当阿拉善鲁健与绥德康震、桐城胡阿祥张口报上名号,虽然隔着屏幕,却如身临其境,心中仿佛忽然有花明媚盛开,我不由笑了。这是多么江湖的一句报号啊!瞬间唤醒了电视机前观看节目,已经人到中年的我,一个行走江湖的女侠梦。我当时就想,如果我也在现场,我应该怎么报自己的名号呢?是郑州丁香,巩义丁香,还是河洛丁香?哪一个会更响亮?我想着,笑就一直在,由内而外。
节目舞台的背景,像一只蓝色的眼睛,不时呈现中华大地的景观、人文、历史、地理,以及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科技进步,信息量大,包罗万象又转换快速,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让人不由自主地追随、寻味、咀嚼,又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现场,片刻不得分神。这是许久不曾有过的感受,也是从其他节目中难以获得的体验,如鱼得水,受益匪浅。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和向导,此话果然不假。
一举成名,实至名归,闻名不如见面,名扬天下,地名天梯,《中国地名大会》,一个快乐主持人,两个博学嘉宾,五个精彩环节,70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地名达人,无数特殊才华特殊贡献的出题嘉宾,80分钟扣人心弦的巅峰对决,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民族精神、国家信仰,以及人民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等各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展现中华民族的浩然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乡土情怀。它,无异是成功的。
由地名而展现的家国情怀,由地名而彰显的乡愁乡思,由地名而汇聚的名师工匠,由地名而发现的行业翘楚,由地名而揭开的历史风烟,由地名而牵出的地理奇观,由地名而亮相的风物习俗,由地名而了解的特殊贡献,随着节目的进行点点滴滴地在观众的视野里铺展开来,潜移默化地引领、带动着观众的兴致,激发着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每一个地名都有故事,每一个地名都饱含深情,每一个地名都意义非凡。小地名,大学问,节目深深地吸引和感动着观众,令观众喜闻乐见,如痴如醉。
它是文化的,诗意的,音乐的,唯美的,又是开心和快乐的。鲁健的阳光主持,康震胡阿祥画龙点睛般恰到好处的解说点评,出题嘉宾真情流露的生命故事分享,选手的精彩表现,知识、速度和综合素质大比拼的扣人心弦,时刻带动并刺激着观众的感官和思考。《中国地名大会》,期期如行云流水,场场都相得益彰,给观众呈献的视听盛宴,每每令观众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感谢,亦祝福!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华章!
丁
二0一九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