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于礼与米芾

标签:
米芾周於礼听雨楼狮子林研山铭 |
分类: 临米芾 |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升至大理寺少卿,累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性明敏,言持大体,决狱必准情法,多所平反。耽吟咏,尝与诸名士题《画碧桃》、《白头翁》,援笔立成,座客叹服。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所居听雨楼,藏宋、元真迹极富。于礼工诗,文亦简质有法度,兼精书法,所著有《敦彝堂集》,《清史列传》行于世。 周立翁( 1721-1779) 名于礼,字绥远,号立崖,一号亦园,云南嶍峨( 今峨山) 人。乾隆十六年( 1751) 辛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江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通政司参议、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晚年入内阁典章,补光禄寺少卿。工诗文,精鉴赏,富收藏。书宗东坡,兼学南宫,笔致潇洒隽逸,一时闻名遐迩。著有《敦彝堂集》、《听雨楼诗草》等,今有《听雨楼法帖》四卷传世。所居听雨楼在京城宣南绳匠胡同,为明相严嵩故第。事迹见于《滇南碑传集》、《国朝滇南诗略补遗》、《云南通志》、《清史列传》、《昭代尺牍小传》、《艺舟双棹》、《京师坊巷志稿》、《晚晴簃诗汇》等书.
他是敦敏、敦诚的父亲瑚玐( 1710-1770) 的朋友,与二敦也是忘年交。敦诚《四松堂集》嘉庆原刻本中提及周立崖的诗篇甚多,如卷一《米石歌为周立崖( 于礼号亦园) 先生赋》、《立翁招饮未去抵暮往南村遣人寄是诗》、《书周立翁李侯小传后》、《嵩山题黄山谷书后诗寄余……余亦书其后并寄周立翁廷尉》等。周于礼比敦敏只大八岁,又是画家,与曹雪芹年纪相当,而且曹雪芹也是画家。曹雪芹没有诗文集,他的交游材料只能从别人的间接资料中査找。从敦氏兄弟与周于礼的密切关系来看,曹雪芹也应该是周于礼的朋友之一。敦诚的《寄大兄》中说:"每思及故人,如立翁、复斋、雪芹、寅圃、贻谋、汝猷、益庵、紫树,不数年间皆荡为寒烟冷雾。曩日欢笑,那可复得!时移事变,生死异途。所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也"。立翁列第一位,雪芹是列在第三位。
《听雨楼帖》为历代丛帖之一,是周於礼撰集所藏唐、宋、元各代书法家褚遂良、颜真卿、蔡襄、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人的真迹钩刻入石,共4卷,镌刻者为当时的刻石高手穆文、刘宏智。
苏州 狮子林《听雨楼帖》从古五松园后廊开始,按书者年代先后顺序,沿长廊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排列,篇首为吴昌硕所题“听雨楼藏帖”五个大字,这是吴昌硕在1921年专为此帖而书写,此时他已78岁高龄,老而弥坚,字字千钧,神采飞扬。《帖》中收入唐书法家两人,一为褚遂良书、北周庾信撰写的《枯树赋》,此篇没有真迹传世,刻本也不多,非常珍贵;另一篇为《颜正卿自述访张长史请笔法》,又名《张长史十二意》,作于唐天宝五年(746年),记叙了两位大师传授书艺的经验之谈。为行草,凝炼奇崛,富有篆籀气息,外界也没有该帖的传本。
宋代四大书家苏、黄、米、蔡的作品在《帖》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苏轼的《九成台铭》浑朴淳厚,充分体现了苏轼书法沉着、苍劲、豪放的特点,《游芙蓉城诗》未见收入各种版本的《苏东坡诗集》,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米芾的书条石有15块,主要集中在问梅阁后的西廊间,内容有《虹县旧题》、《研山铭》和其他书札、题跋,米芾的书法流畅活泼,结构轻松自如,显示出一种洒脱与直率之气。
更多精彩及高清图见《米芾全集编年详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38b53201014jm5.html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077532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