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2013-10-31 20:02:31)
标签:

教学

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2、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3、利用《弟子规》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钻研精神和进取心。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现实世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

  (二)、引用《弟子规》中的“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讲授新课:

  (一)、看书,回答书上的相关问题。

  (二)、引用唐代杜牧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三)、阅读书中的小资料,准确把透视的概念。

  (四)、欣赏霍贝玛的作品,了解消失点和视平线。

  (五)、引用《论语》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六)、找出《北京颐和园长廊》图片上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七)、学生讨论、总结作画的要点,教师简单示范。

  (八)、引用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九)、作业要求:选择教室或校园的一处场景,体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设计意图: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明确主要表现方法及具体要求。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鼓励学生亲身实践。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根据学生表现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学生能运用透视规律表现景物。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总结:展示评述,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心有疑  示范  就人问

                 随札记        求确义

  本课所用素材:

  1、《弟子规》中的“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2、唐代杜牧《留诲曹师等诗》中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3、《论语》中的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