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征文--摩诃摩耶的面纱

(2009-07-22 19:34:04)
标签:

杂谈

摩诃摩耶的面纱

                    —读泰戈尔的《摩诃摩耶》

  《摩诃摩耶》是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作者通过讲述这段哀婉、悲烈的爱情故事,抨击黑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惨无人道的寡妇殉葬陋俗。

  故事描述的是一位主人公为年轻美丽的摩诃摩耶同贫穷的婆罗门罗耆波相爱,但是摩诃摩耶的哥哥却不顾她的幸福,把她嫁给了一个垂死的老婆罗门。婚礼的第二天,可怜的摩诃摩耶就成了寡妇。按照印度的习俗作为妻子的摩诃摩耶要殉葬。

  举行殉葬那天,摩诃摩耶被绑住手脚放在火葬堆上,当火焰窜上来的时候,大雨顷刻之间便把火葬堆扑灭,她得救了。

  摩诃摩耶脸上蒙着一块黑黑的面纱逃到了罗耆波的家里。面对心爱人的惊讶目光,摩诃摩耶说:“你如果发誓永不拉开我的面纱,永不看我的脸,我就会在你家住下来。”

  就这样两颗年轻善良彼此相爱的心也终于找到了片刻的宁静。然而那一块薄薄的黑纱使罗耆波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摩诃摩耶的灵魂似乎也透过面纱在躯体之外游离。可恶的面纱!终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罗耆波趁摩诃摩耶熟睡之际解开了面纱。摩诃摩耶发觉后头也不回的走了,之后再也没有音讯。

  一场雷雨只救了一个摩诃摩耶,还有许多的摩诃摩耶由谁来救赎呢?摩诃摩耶侥幸的活下来就能彻底的摆脱其悲惨的命运么?摩诃摩耶以为有了面纱就可以“自欺欺人”的回到从前,找回曾经失去的幸福。无独有偶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教长的黑面纱》胡珀教长临终前的遗愿就是不许信徒们揭开他的面纱,让他蒙着面纱下葬。因为他们都明白被面纱隐藏的脸庞一旦暴露刹那间就会击碎人们脆弱的心。

  记得有一句广告词说过:“面纱遮掩万千愁”。摩诃摩耶是要遮掩万千愁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摆脱不了琼瑶《鬼丈夫》之类的窠臼。

  泰戈尔之所以伟大就是他赋予面纱更深一层的含义。种姓,宗教,家族等问题加上英国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所有的矛盾尖锐的对立到一起使当时的印度社会千疮百孔。而圣雄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只是摆脱了英国的殖民,并没有对印度社会的陋习进行彻底的根除。印度革命就像面纱一样暂时掩盖住了印度社会的许多致命性的问题。作者对印度的未来是很担心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泰戈尔的担心绝不是多余的。

  彻底的革命就像雷雨虽然暴虐无情它可以能救摩诃摩耶的命,不彻底的革命或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像月光皎洁温柔可它却能使罗耆波看清摩诃摩耶的脸,结果又造成一场悲剧。雷雨还是月光,如何选择恐怕作者也不知道。就像《哈姆雷特》中说的那样“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泰戈尔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人类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摩诃摩耶的悲剧发生的可能性已大大减小。但是面纱的内涵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我们心中的面纱仍旧存在着,它使我们在人群中,在社会中生活的不是很坦率。自我在哪里,面纱戴时间长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竟然变得如此模糊。

  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他就笑。同样在面纱里看到的生活肯定是色彩单调的,扭曲的。人生是短暂的,为何还要用一块面纱来阻隔美好的世界。揭开面纱,给自己、给别人、给生活、给世界一份轻松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