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w690/001MnecPzy6KXjNJ6NH29&690
早饭后我们要告别学军山庄去走白径古道了!再见---学军山庄!
http://s14/mw690/001MnecPzy6KXjqBxYF0d&690
车平稳地行使在盘山路上,我们被沿途的美景迷住了,虽然车外紫外线很强,但我们还是忍不住下车观起景来。
http://s4/mw690/001MnecPzy6KXjun06703&690
巍峨的大山,直插云际,壮哉!
http://s16/mw690/001MnecPzy6KXjoS43l0f&690
时间不长,我们来到了白径古道跟前。白陉即孟门陉,位于河南辉县的太行山南关山,连接山西陵川县马疙当大峡谷,全程百余公里。太行白陉是太行山南麓最深的一条大峡谷,谷深千余米,顺河床蜿蜒。此陉可南渡黄河,攻汴、郑,东向山东菏泽、大名府,北窥安阳、邯郸,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隘。
http://s4/mw690/001MnecPzy6KXjy33gL83&690
http://s1/mw690/001MnecPzy6KXjw0Q3C10&690
太行山是直上直下几百米的悬崖,古人为了登上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山顶,在这里修建了“七十二道拐”。由于道路陡峭,白径只能走人和马,不能行车,就是皇帝打这儿过,他也坐不成车。当年阎锡山的队伍就是从这里下山打老蒋的,火炮都是用骡子驼着的,作战失利后又从这里驼着撤回到山西去了。
http://s3/mw690/001MnecPzy6KXjyYJkS62&690
“白径古道”位于双底村西侧的黄围山二郎峰上,它是如今“太行八陉”中最长、最完整的古道之一,总长5公里,被称为“悬天古道”,是古时从河南北部到山西东南部的一条重要通道,宽约2米,能并排2匹马通过,但最窄处,只能1匹马通行。
http://s14/mw690/001MnecPzy6KXjEGoep6d&690
在此拍照一张,留下这永久的记忆。正如淑德说的:“我们是记性好,忘性不好。” 将来虽然忘了,但一看照片又记住了
http://s16/mw690/001MnecPzy6KXjAH76T0f&690
白径古道只有周末卖票,所以今天大门紧锁。淑德自告奋勇地从墙上跳过去为大家探路。
http://s11/mw690/001MnecPzy6KXjD5xhM7a&690
里面的情景:是由像鹅卵石一样的石头堆砌的小路,虽然凹凸不平,但光滑的石头可以起到足疗的作用!
http://s11/mw690/001MnecPzy6KXkSjRCa1a&690
于是,我们这些五六十开外的“年轻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先恐后地进入到白径古道里了。
http://s5/mw690/001MnecPzy6KXl2L9E8a4&690
嗨!白径古道!我们来了!
http://s13/mw690/001MnecPzy6KXldqle4dc&690
白径古道盘旋于山腰,宽处约2米,窄处仅能容一辆独轮车通过。用石灰岩鹅卵石铺成,马蹄车辙清晰可辨。有的马蹄坑深达半尺,山石被踩踏摩擦,泛出一层白色,白径之名可能即由此而来http://s5/mw690/001MnecPzy6KXlalfJq54&690
我们行走在5公里长的悬天栈道上。悬天栈道宽约2米,由石头堆砌而成,道旁还有石头砌成的防护栏,这和现代悬崖公路的防护墩很相似。这里的视野非常开阔,太行山的雄、奇、险、秀一览无余,景色极其壮美。
http://s16/mw690/001MnecPzy6KXl8wuPJ9f&690
南太行不愧是八百里太行山最美的一段,它是太行山这曲乐章的华彩段落,是太行山这首长诗的诗眼,是太行山这个美丽女子的锦瑟年华。http://s10/mw690/001MnecPzy6KXliyXln49&690
赵哥拿着单反相机猛拍了一阵山间美景后,做在亭子里歇息。由于我们的两辆汽车停在山上入口处,所以歇过后赵哥黄哥他们几个人按原路返了回去,他们要把车开到山下等候我们。http://s3/mw690/001MnecPzy6KXlk7rLc02&690
漫步在历史的长路上,领略大山的美景。
http://s15/mw690/001MnecPzy6KXlfjfVYbe&690
http://s8/mw690/001MnecPzy6KXlbRrOnc7&690
见很多游客在山石上留字,淑德也在山石上刻了一个醒目的“德”字。
http://s10/mw690/001MnecPzy6KXl5g6Uxb9&690
原始的线路,迷人的风景,诱使我们自由自在,信马游疆,去寻找春的气息,去感受古太行神秘的风韵。
http://s3/mw690/001MnecPzy6KXl5JIeS52&690
呼吸着清新湿润的免费氧气,欣赏着浓绿、淡绿交织的美景,近赏蝴蝶亲吻花朵,远观青山沟壑纵横,这种舒心惬意的享受,让我觉得,生活也只能是这么美了吧。
http://s7/mw690/001MnecPzy6KXlovSuid6&690
http://s2/mw690/001MnecPzy6KXl6GgVj51&690
走完白径古道,我们来到七十二拐。七十二拐修建在山坳里,平均30米左右就一拐,很罕见。之字型的“72”拐山道上不时出现的深深的马蹄印让人惊叹,这可是在石头上留下的啊,需要多长时间的踩踏,才能留下这深深的蹄印?一千多米高的海拔,人走着都费力,也真难为了古时那些驮着物资的马匹和马夫了。
http://s14/mw690/001MnecPzy6KXlnSIqxfd&690
在下72拐 时,荷花冲到前面领路,她说她的鞋下山方便;她拐一弯大声报一下数:30拐了!有时距离远了只听其音不见其人。在她的报数激励下我们越下越有劲,怪不得常言说:下山不累上山累。
http://s13/mw690/001MnecPzy6KXlqMwyw1c&690
再照张相。
http://s2/mw690/001MnecPzy6KXlm697b31&690
拐了拐了拐了!当淑德拐到70弯处的时候,突然听到“嘿”的一声,一看原来是在山下等候的小红他们藏在拐角处吓唬她;淑德是处事不惊根本没吓住。
http://s6/mw690/001MnecPzy6KXlsIg1705&690
我们在山门处和赵哥他们会和了。
http://s10/mw690/001MnecPzy6KXl1ti7D69&690
由于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累了,中午我们没有再生火做饭,而是进了山下的一家饭馆,要了饭馆里的几个菜,我们用自带的干面条借饭馆的厨房做西红柿鸡蛋捞面吃,可恶的是饭馆老板硬是向我们多收了27元的加工费!实际上油盐都是自带的,只是用了一下他们的炉子。吃完饭后,我们的车向西沟开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