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生命,还有什么?
6月26日上午11时许,武昌临江大道大堤口江边,一具女孩的遗体被打捞上岸。该女孩是今年参加高考的一名考生,前日高考查分后,投江轻生。据了解,女孩的父母都在武汉做生意,女孩在麻城参加高考后于6月24日来汉,25日查分后,得知高考成绩为505分。当晚,女孩情绪低落,便投江自杀。女孩自杀的原因很简单,她的高考分数不够二本线,只能上昂贵的三本或者不入流的专科,当然,这样的大学女孩是不会去的,女孩盯着的是一二类大学,但她的分数远远低于二本线,现实同理想的反差太大了,这样的反差让她痛不欲生,怎么解脱呢?她想得很简单,那就是离开这个世界,世界已经容不下她了,她觉得苟活于世实在没什么意思。她决绝地选择了轻生,这个六月,对于她的家人来说,确实是黑色的六月,对我们这个社会来说,又何尝不是黑色的六月啊?高考,难道对于学生就那么重要吗?我们的教育,给学生的道理难道就一定要考好大学不达目的不罢休吗?也许,女孩的死在很多人看来是十足的笑料,傻啊,为了大学,将命都搭上了,值吗?高考就那么重要吗?我们口里说着高考不重要,其实我们哪个在心里都将高考看得重,我们这个社会,为高考付出太多了,可以这么说,基础教育的主题就是突出高考,说学校教育一切为了高考并不为过。我们学校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如是教育学生,如果不考好大学,是没有出息的。在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大形势下,我们的学校教育还在谆谆告诫学生要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我们的学生还是将考上好大学作为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三阶段最大的理想,考好大学的现实要求过多地透支了我们学生的经济、精力,甚至夺去了年轻女孩的生命,这是多么悲情的事情啊,可是,我们的社会除了短暂的一声叹息,旋即依旧回归到关注高考的巨大成绩上去了,特别是各地的高考状元上了,女孩的死,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子掉到水中激起的只是很小的一圈涟漪,这圈涟漪沉在女孩家人朋友的心里,对于很多人,对于我们这个社会而言,可能是事过无痕。
为了心中的好大学而舍弃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代价也忒是太重了,重得女孩的家人实在承受不起,重得我们的社会同样承受不起。是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高考确实很重要,好大学确实很重要,因为这些可能决定的就是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就是一个人的终结幸福,但是,这些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如果将生命同这些来做比较,我认为,后者更重要,后者是什么东西都不能替代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后者是人生的唯一。为了一个好大学而舍弃生命,这样做太不值了。当然,悲剧既然已经酿造,我们就的思考悲剧后边的原因。女孩的死,也不仅仅只是归咎于个人理想的幻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都有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不那么渲染高考的重要性,不造就那样的氛围,让高考让大学回归常态,我想,女生可能在自杀之前会好好权衡一下。可以这么说,我们社会我们学校对学生的那种理想前途教育害死人。说实在话,我们的高考我们的好大学并不怎么重要,要看到,大学已经脱去了过去的那种绚丽的光环,并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圣堂,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学习场所,好的大学也不保证就一定会有好工作好前途,至于二本就更不用说了,大学生就业难,一二本毕业生也不例外,将好大学看得太重要实在没必要。其实,成才的道路有多条,读一二本可以成才,读三本高职照样可以成材,在社会中锻炼也能够成才,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今天的华山也不是一条路可以上。所以,我们的社会也好,我们的学校也好,我们的家长也好,要教会孩子理性地看待大学特别是好大学的作用,不要动不动就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一二本这样的好大学,向孩子灌输残忍的观点。再者,我认为,女孩的死,与我们国家的高考政策有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注意到,女孩所在的湖北省,历年来的高考分数线都很高,女孩考了505分,湖北的二本线文科是530分,女孩的够不着二本的,但这个分数如果放到北京,放到一些分数线低的的省份,那么就完全可以上二本线,甚至一本,像今年北京的二本线是474分,不同地方的分数线不同,导致不同地方的学生考好大学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湖北历年保持很高的分数线,使得湖北地区的考生每年都要为高考为好大学拼命,这种情况对湖北考生是不公平的,如果女孩是北京考生,她考这样的成绩就是好成绩,她的悲剧就完全可以避免。可以说,超高的分数线扼杀了女孩的生命。说实在话,我们在为女孩留下同情的泪水的同时,我们还得深刻反思我们的高考分数线,这样的差别分数线如果还要存在下去,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悲剧发生,至少,分数线高的地方,在同等程度上,考生付出的代价就更高一些,显然这是公平的,和谐高考不是这个样子!
对于学生而言,好大学主要,生命更重要,为好大学而透支生命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实在没必要!希望湖北武昌的这个女孩子是为好大学而殉身的最后一个!希望她的死能够给我们这个社会一些警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