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危险的信号:中国最大的博士群在官场!(原创博文)

(2009-12-13 17:29:53)
标签:

就业

官场

博士

官本位

纪宝成

美国

杂谈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杭州举行的“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提出,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应有适当调整,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在难得听到真话的时代,这样的真话很是振聋发聩,讲出来绝对需要勇气,特别是由最熟知高端教育的大学校长讲出来,就显得非同一般,可见,我国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出了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可见,纪宝成校长是一个忧国忧教的校长。

在我看来,纪宝成的话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博士当官,应该说,这是博士教育的一种悲哀。博士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是教育的最高阶段,是研究型教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最应当从事的是与所学专业相一致的科研工作,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潜心探索科学未知,钻研科学成果,而不是凭借自己的学历优势跻身官场,去做那些本专科生都能够做得好的事情。这不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也使得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官本位现象日趋严重。其二,官学勾结,学术一旦从属于行政,就必然会导致行政权力干涉学术的事情发生,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官员用权力来换取学位。大量已经查明的腐败案也已经表明,权学交易大量存在。某些缺乏独立精神的高校也罪责难逃,从入学到毕业,主动为官员们设计了一条秘密“绿色通道”,不断扩大官员博士招生规模。这样一来,学术就沦为行政学术了。

《半月谈》曾有调查显示,一些国家部委领跑了“官员博士化”进程,有的部委博士比例已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博士当官真新鲜!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一流人才在学校,二流人才在企业,三流人才在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够人尽其才和避免教育资源浪费。然而在我国却恰好相反,公务员成为全社会眼馋的香饽饽,博士削尖了脑袋朝公务员队伍里挤。中国最大博士群在官场,而不是在高校!高校博士争相当官,而官场官员想方设法拿博士文凭,这样一来,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便出现在官场,数量可观,质量怎么样,难说,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好在官场对真假的甄别力并不是很大。

我们知道,世界上培养博士最多的国家是美国,那么,美国的博士大量流向了哪里呢?美国的博士大都成为高等教育、尖端研究、高新科技发展的骨干力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进入政界,占总体比例很小。美国的博士一般不愿意从政,原因有三点:一是在美国,政治人物的职业生涯寿命比较短,即使当上总统最多也就干8年,少的也就4年,况且也没有几个博士能当上总统;二是从事教育、研究和科技等行业,有一种学者的风貌,很体面,在社会上受人尊敬,在自己的专业职业生涯中很有成就感,同时受人非常可观;三是从政者收入并不高,而且处于严密的监督之中,个人自由受到严重限制。何况,在美国当官只有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权力,绝对没有高人一等挥霍浪费的特权,绝对没有远远高于工资的灰色收入,绝对没有不透明的待遇和享受。何况,从政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这不利于自己专业的发展和人生的突破。当然,一般而言,美国政府的高官会选些专家出任,如能源部长朱棣文既是大学教授,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但我们要注意,朱棣文在成为高官之前就已经是物理学家,他的主观动机并不是当高官,而是做研究。不像我国的博士,甚至是刚刚戴上博士帽的博士,就铁定决心要进入官场,当然,还有许多在职的官员读在职博士,以博士学位作为进步的阶梯。我国的博士不愿意待在高校,想方设法往官场走,其实,原因很简单,做官比做研究要好,做官更能实现博士的“价值”——高薪高职高地位,相对于高校、在研究机构,实在是天壤之别!在官本位的中国,权力比什么都好,权力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而在高校,在研究机构,你倾尽一生的心力,除了收获一顶著名科学家杰出科学家的桂冠(其实这也很难),除了收获著作等身的用钱买来的所谓的著作,除了收获一生的寂寞和疾病,其实你什么都不是。博士留向官场,我们不能简单归咎这些博士的急功近利,只能怪我们这个官本位的社会。如果我国的官员也像美国官员一样,只是纳税人的服务者,而不是特权的拥有者和享受者,而且受严格的任期制和民意的限制,薪水又不高,我想,我国的博士会慎重选择的,我国的在职官员也不会拿自己的部分薪水读昂贵的博士学位。当官场充斥着特权,当权力高于一切,优秀的人才自然会趋之若鹜!

博士的优势在于创新,在于研究做学位,至于当官,并不是他们的特长。他们涌向官场,只是冲着权力冲着看得见的名利。如果我国的官场回归常态,这种怪现象就会改观。钱学森忧心忡忡地指出我国的高校难以培养杰出人才、创新人才,其实他还有一句话留给我们说,那就是我国的高端人才不能太急功近利,放弃自己的专长,一门心思往官场走,一门心思为官场的进步。市场经济社会,老是让我们的高端人才忍受清苦忍受寂寞心中憋屈显然不现实,特别是社保改革、薪酬改革将事业地位打入另类而公务员却坐金交椅捧金饭碗工作悠闲身份近乎终身制的形势下,在以官职高低待遇好坏赚钱多少作为评价人才的现实标准的形势下,在公务员考试升格为瞩目的国考人人都想当官的现实中,博士作为我国的高端人才,自然会适应这种形势,要他们甘于寂寞,确实不现实。所以,我国的博士大批大批的涌向官场,所以,我国的官场出现了最大的博士群,所以我国的学校教育出不了杰出人才也难以培养创新人才,只是培养当官的人才。至于国家缺乏创新力,原因也不难找。因为,高端人才在官场,官场不需要多少科研不需要多少创新,只要懂得服从和尽职尽责按部就班就行了。

现代的美国,历经多次危机而不倒,历经多次战争而不衰,原因何在呢!我记得葛优有一句精彩的台词,那就是“21世纪的中国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美国青春常在的秘密就在于积聚了世界一流的人才,而且人才大都放在正确的位置。相比之下,我国呢?我国创新力不强制约国家力量的发展,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金子如果放错了地方,与垃圾无异,博士群不归位,如果老是占着官场的官位,那么,博士不见得有什么优势,不见得会创造什么效益!由此而言,如果我国不解决人才的归位问题,还要徒然浪费高端人才资源,让最大的博士群高端人才群滞留在官场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创新力竞争力,这绝非危言耸听!

我国最大的博士群出现在官场,到底在向我们释放怎样的信号呢?这是善意的提醒,但却是最危险的一个信号!纪宝成校长一句忧心忡忡的话,现实楸痛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