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芳老师是我曾经参加教育管理研修班培训的第一位老师,一位年轻帅气而又阳光的老师,课上的特别好,而且,才思相当敏捷。其实,当时我对大学老师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读大学的时候。我读过两个大学,原来上我们课的老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我记得,我在读师专的时候,一位上我们课的副教授,他的讲义已经发黄了,而且皱皱巴巴的,还在使用,我们注意到他照着上边读,一字不差的。我们笑他,他该进博物馆了,你猜他怎么说的?“我的主业又不是上课,是写论文,是出科研成果。课上的好又有什么用呢?”原来如此!在我的记忆中,上课不是大学老师的特长,好像写论文才是。可是,刘老师却颠覆了我的看法。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围绕我们校长在开场白中的一个观点展开,而且,在校长的那个观点的基础上穿插了许多于我们很熟悉的教学实例。他的讲解,是即兴的,可以说,根本没有像我们上课那样,用很长的时间备课,把原本鲜活的课因为备课而上的教条、干巴、枯燥无味。他的课,借题发挥,而且,有理论的深度,更有现实的扩张性。如果说,我们校长提出的观点过于面目可憎的话,刘老师的课却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让我们明白怎样才能做一个适应现代教学的老师。他整个上午连续给我们上课,中间停留的时间相当短。我们敬服他的才学,他的敬业,他的为人。他把他的课当做一种科研,一种责任,投入火般的热情,赢的了我们的认同。我第一次惊讶的发现,大学,不只有老学究,不只有写手,还有一流的老师,一流的学问,一流的思想,大学之大,是大师之大,刘老师虽年轻,但堪称人文教育的大师,有才华,有担当。我庆幸,能遇上这样一位好老师。可惜,他只在我们学校停留一天,后来走了。记得他的建议,教师最好建个博客,纪录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活动,自己的足迹,留住自己。从那时起,我开始写博,开始写一些思想的碎片,也开始关注刘老师的博客,认真的向他学习。老师走了,他的思想没走,感谢网络,让我能经常能向老师学习。后来,可能刘老师博客有了变动,我找不着刘老师的博客,郁闷了好久。也由于工作太忙,自己放弃了写博。但我老是记挂着刘老师,不知道刘老师怎样了,是不是还在坚持写,还在为人文教育的发展而不辞辛劳的奔走。
今年暑假有闲,为了打发时间,为了缱绻郁闷的心情,我又开始了写博的历程。我在新浪网重新建立了一个博客,疯狂的写。在写之余,也经常看博友的文章,在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刘老师在新浪的博客。我好一阵欣喜。我曾经为错过刘老师的博客而郁闷过好一段时间,如今,又遇上了刘老师的博客,而且,是在自己写博的新浪网,与刘老师在同一片天空,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我在刘老师的博客上加了关注,并且忐忑不安的提出交友的要求,没想到,刘老师还惦记着自己的学生,很快就做了回复,而且还访问了我的博客。真的,我很感动。此后,我每天都要看看刘老师的博文。自己离开大学校门已经有将近十年时间,渴求更新自己的知识,现在,有刘老师那闪烁着人文之光的博文的导引,我觉得,自己虽然远离大学,但自己还是大学的一个学生,一个永远在读的学生。感谢刘老师,他的殚精竭虑,他的皓首穷经,他的不倦的耕耘,让学生,让无数的网友,有了学习的一片园地,有了提高的机会。再次在新浪的博园遇上他,是我的幸运,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吾爱吾师,同吾爱真理一样。
今天再品读刘老师那极富哲理的博文,在鉴读之余,老是想起那个暑假刘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情景,想起来老师辛苦的耕耘,我的心涌动如潮的感动。我给老师留了言,我把自己的心底话说给自己最敬重的老师,“你曾经说过,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应该善于积累,善于纪录,善于反思,更善于理性的思考与把握,记住了你的话,我在努力,在成长,不求喝彩一片,只求人生的丰盈。人生,是一个积淀的过程,我认为。”
永远感谢刘老师的导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