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从《归园田居》看描写手法

(2016-12-29 14:56:13)
标签:

转载

从《归园田居》看描写手法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描绘了一幅归隐之后的美好画面: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里,诗人运用纯净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他眼中之景,心中之景。

整体来看,整幅画面是用白描手法来完成的。“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让我们看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祥和、恬淡幽美。

俯仰结合。诗中有仰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有俯视(方宅十余亩),有平视(户庭无尘杂),从多个角度有层次地展示了景物的多面性。

远近结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在举头远眺的情景,越过层层暮霭,在眺望远处依稀的村庄和淡淡的烟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描写,似乎彼时彼处,诗人正缓步行走在庭院之内,穿行在柳枝桃花之中,那花叶枝蔓都解手可及。

动静结合。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作者又看到动的画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的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了。

以有声写无声。乡村宁静但并不死静,有时会传来鸡鸣,有时会传来狗吠,这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的生机和活力,这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鸣叫,只有在没有喧嚣、没有嘈杂的时候才能清晰地听到,因而也更显出了乡村的宁静。

虚实结合。作者是在写眼前景,更是在写心中景,所以,景之中也有精神上的寄托。比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尘杂”,更可能是指心灵的尘杂,这“虚室”应是不为官事所累的心灵,那么,这“余闲”更应是心灵的余闲。同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樊笼”是虚写社会写官场,“自然”是虚写归稳之后的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然。

诗人借助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表达了对客场的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人不仅创作了世间最美丽的诗文,更让我们看到了他那个世间最完美的人格!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