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山中会寺【鞍山】

(2012-08-08 21:42:32)
标签:

千山

中会寺

佛寺

文化

分类: 佛教寺院

千山中会寺【鞍山】

    中会寺位于千山中沟,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中会寺的名称,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中会寺地处千山五大禅林之中间故而得名;第二种认为,龙泉、祖越、大安、香岩、中会五寺众僧,议会多集于此,所以称中会寺;第三种说法认为,佛法不偏不倚乃称中会。

    据寺内碑文记载,中会寺在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偶遭劫火,大殿荡然一空”。明代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以后历经清代乾隆十四年(1749年),嘉庆四年(1799年)、道光二年(1822年)、道光七年(1827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咸丰三年(1853年),以民国、日伪时期重修、扩建,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

 

 

 

 

 


千山中会寺【鞍山】

    中会寺山门修建于民国23年(1934年),此山门是千山为数不多的排楼式的建筑,而在山门上有一副对联写道“为涤尘襟寻宝刹,愿新庙貌焕灵光”,在横额上写道“中会古刹”四个字,这也是中会一景,这副对联意思是说人们远离尘世的喧哗与烦恼,来到了僻静的古寺,希望崭新的庙宇能焕发出神灵的光茫,庇佑着虔诚的人们。两侧山门上有“林部” “哩汔” “祗垣”和“觉场”等,这些都是佛教用语,是指中会寺是僧人们练功和休息的精室美舍。“尚礼松”如一位忠诚的哨兵守卫在山门前,又有如彬彬有礼的门童在欢迎诸位的到来,它已经在这里有400年的日日夜夜。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韦驮殿为歇山式建筑、单檐,砖木结构,面阔三,檐下有柱头,补间五铺作斗拱,施彩绘。正门上悬挂“韦驮殿”。殿内奉泥塑弥勒和韦驮。韦驮殿两侧修钟、鼓二楼,楼为四坡檐小平方顶,斜脊砖雕跑兽,檐下补间五铺作斗拱,内为四垂莲柱,底为拱门。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大殿与韦驮殿相对,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脊透雕二龙戏珠,两端有大吻。斜脊砖雕跑兽,檐下有柱头,补间五铺作斗拱,施彩绘。殿内奉泥塑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殿外两旁各修配房三间。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天地楼建在念佛堂前崖下,与牌坊相对,歇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三间,正脊两端有吻,斜脊砖雕跑兽。檐下有柱头,补间五铺作斗拱,施彩绘。底部是一个券门,门楣上砖雕二龙戏珠。券门外横书“山门镇静”四个字。楼两侧各有一个角门。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千山中会寺【鞍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