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珠山八友程意亭的代表作---松鹤延年

(2012-02-25 11:32:07)
标签:

文化

程意亭 - 人物介绍

程意亭(1895年---1948年),男,原名程体孚,字“甫”,别号“洎山山民”,斋名“佩古斋”。江西乐平人,近代著名陶瓷画家,“珠山八友”之一。

自幼喜爱绘画,1911年(16岁)入江西陶业学堂图画科,从张晓耕学画山水花鸟、勤奋好学,具有坚实的国画基础功力和娴熟的绘瓷技巧。程意亭17岁时曾跟从潘俗宇、张晓耕研习花鸟画,后来到上海拜海派花鸟画家程瑶笙为师。毕业后先到九江“普芳居”瓷店画瓷,不久又到上海,拜海派名家程瑶笙为师习花鸟,技遂大进。1920年至景德镇开业,并潜心攻习花鸟画。1925年至1935年是程意亭先生创作的旺盛时期。他“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他创作的设色花鸟,既有文人画的清雅,又有工笔重彩的艳丽,清新灵动,意境高雅,趣味无穷。填色工艺达到运用自如、驾轻就熟的程度。程意亭的作品传世较多,影响比较大。20世纪30年代初曾在浮梁县立初级职业学校饰瓷科任教。经数年的刻苦努力,创作出自己的特色。1940年前后进浮梁陶瓷职业学校任教员。抗战期间回乐平、以卖画度日至病逝。逝后在其卧室内发现大量的白瓷板与宣纸画稿,同行惜其早逝。

程意亭善画花鸟,鸟态矫健,又善画菊、画幅丰满,以步取胜。他还善制颜料,其色秀丽、庄重、古雅。他漂研制作的颜色,在“珠山八友”中第一,许多画家和瓷绘技师,都喜欢用他制作的颜料。 程意亭擅长画花鸟,深得师传,刻意创新,极具特色。他作画构图独特,运笔传神,既注意写实,又善于夸张,笔调丰富而不粗俗,淡雅而不浅薄。画面古朴端庄、清新俏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彩绘《松鹤同春图》瓷板画,以设骨法绘古松枝老叶茂,树身以墨彩皴擦渲染,表现斑驳质理;松枝盘曲虬转,复以赭石着色;鹤羽洁白,鹤顶染以鲜红彩料更显精神。石边以红花绿叶相衬,以没骨法绘染而成。程意亭绘瓷花鸟,向以严谨工秀而著称,此画正是其代表作之一。 [1]

程意亭(1 895—1 948),原名程体孚,别名甫,艺名翥山樵子、洎山山民,斋名佩古,江西省乐平县人,祖居乐平县城南门外大码头官路口程家。

程意亭8岁丧父,  由其兄长抚养长大。14岁起在祥盛粮行学徒。其父程志承生于1 853年,殁于l 903年。其母汪水娇生于1854年,卒年不详。程意亭有四兄弟。1 920年与汪春兰结为夫妻,生育三子。按程意亭之意愿,希望小儿子学画,继承父业,但其本人英年早逝,无法传艺,故无一子继承其绘事。

程意亭生前无什么嗜好,但对京剧艺术却情有独钟。  “一马离了西凉界……”唱得字正腔圆,常博得大家的掌声。他喜好穿着,注重仪表: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杖,白净的脸上常饰一副眼镜,风度翩翩。他平易近人、性情温和、为人慷慨仗义,别人有难总乐意相助,从不要别人什么好处。早在农村时,村与村之间常发生纠纷和械斗,村民们便请他出面调解,他不仅乐意出面,且常能奏效,邻里们就连家庭纠纷、父母出殡、办理淘金证等等琐事,都少不了请他帮忙。

少年时代的程意亭在粮行学徒,常路过南门大街一家裱画店,被该店板壁上的纸画所吸引,往往驻足观赏而误时误工,被兄长责备。从此程意亭对学徒无意,立志从艺。1911年,16岁的程意亭自行离家,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原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科,师从名家张晓耕及潘陶宇学习山水花鸟。1914年毕业后,程意亭在九江“普芳居”瓷店从事瓷上绘画。曹焜督军江西期间,在南昌建“迎庆楼”,负责建造的程先生与程意亭关系甚好,特请他为该楼作画。“珠山八友”中有的人通过程意亭的介绍,也参与了该楼的作画活动。l925年,程先生促成程意亭举家从九江迁往景德镇,于筷子弄开办瓷店,开始了在瓷都景德镇的艺术生涯,同时也与“珠山八友”结下不解之缘。他最早参与了“月圆会”的艺友聚会,亦是“珠山八友”早期的成员之一。

 程意亭从艺之初,喜好且绘得一手好山水。一次画友请人鉴赏其山水画时,听见有人戏谑地说了声:“画是画得很好,但稿子是我的。”他甚感自尊心受到莫大的伤害,发誓从今以后再不画山水,而专攻花鸟画。

1931年,他为某官家绘制瓷板画,因只落款而未动笔,得罪了这个有来头的主顾。为逃避追究,他独自离开景德镇赴上海,慕名寻师来到浙派名画家程璋家中,隐瞒了自己从事瓷画的经历,为程璋磨墨,担当勤杂3年,偷偷地学习了程璋的绘画技法。程璋早年宗没骨法工笔花卉,中年后改变技法,采用西画明暗透视之术,色彩浓丽、构图别致且不落俗套。他画松皴石把握大度、自创新貌的艺术特色,对程意亭影响极大,为其今后的瓷上花鸟画再攀高峰奠定了基础。

程意亭与乐平县城开爆竹店的汪少平老板关系甚密。1934年从上海学艺回来后,曾在汪少平家中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汪老板后屋作画前店卖画。当年14岁的农村孩子张景寿,常到镇上为其父抓药,路过店门,总是留连不舍地看程意亭作画,并默默地记下程意亭的每幅画,回到家中再画在纸上。这种求学爱画之举被程意亭发现,张景寿最终成了他的得意门生。

20世纪30年代中期,程意亭在江西省浮梁县立饰瓷科初级职业学校(原县立初级职业学校),从事花鸟画专业教学。l6岁的张景寿正好也考入了该校,从此师生关系更为密切。程意亭常接济贫穷的张景寿,每学期替他代交40块大洋的学杂费和5块大洋的生活费,并让其跟在自己身边学画瓷,毕业后收为关门弟子。

程意亭没有将一身的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却带出了余见田、余学匀、张景寿等十来个徒弟。他在学校任教时治学严谨,  犹如他的花鸟画那样一丝不苟。他善于将粉彩颜料重新漂研调配,色泽更加鲜明而不娇媚、丰腴且洁雅,并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秘方和绝活传授给学生和徒弟。此外,还经常耐心细致地给弟子们谈画理、论鉴赏、品名画、述画论。张景寿先生如今在瓷坛享有盛誉,成为景德镇陶瓷大家,仍念念不忘程意亭的再造之恩。

1925年至1935年,是程意亭创作的黄金时期,传世的许多作品均是这一时期的创作,期间有一件作品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

抗日战争时期,“珠山八友”成员各自东西,程意亭返回家乡靠卖画维持生计。此间乐平县民众教育馆举办画展筹资,程意亭为之在半年内绘制中堂100余幅,其中绘有动态各异的一百只麻雀的《百雀图》中堂画,被国民党一军官以100担大米之价买去。百余幅画虽然同是花鸟,章法却无一雷同,观者无不称赞其功力之深厚。

程意亭花鸟画擅长工兼写,多以松鹤、荷塘、水鸟、紫藤、秋菊等为题材,常以瓷板、四方镶器为装饰载体。在他的众多瓷板画的题款中,几乎均有“拟南沙老人大意”、“拟鸳湖老人笔意”、“拟鸳湖老人法”、“拟廷锡相国大意”、“师南沙翁法”、“仿鸳湖老人画法”等字样,反映了程先生聪慧好悟、勤学苦练、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的治学精神。

 “南沙老人”、“鸳湖老人”即清代杰出画家蒋廷锡。善画花卉,多用逸笔。或奇或正,或率或工,或赋色,或晕墨,自然、生动、恬雅。程意亭受其影响,  自己的作品在笔法上多兼工带写,用笔飘逸洒脱且工整细腻;在赋色上清新雅丽、不浮不躁;在构图上奇中求正、穿插自如,错综而又空灵;在形象上刻画细腻入微,却又注重动势神态,突破了一般花鸟画的媚世艳俗、烦琐臃杂之弊端。

 

程意亭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作品中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画中诗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

1948年,程意亭因脑溢血病故于乐平老家,享年54岁。病逝后人们在其景德镇居所清点遗物,只发现占了半个房间的白瓷板和几篓玉版宣纸及五件来不及题款的瓷板画等,其中有一幅《松鹤图》瓷板画,由其子程永建恳求刘雨岑代为题字落款,款中写道:“先君讳意亭,毕生从事艺术,颇负声誉,不幸恸于月之23日逝世,检点遗物,仅存此数帧瓷板而已,用恳世伯刘雨岑代为题款,藉垂永久,戊子仲冬翥山程永建谨志。”

刘雨岑的补款,是对程意亭艺术成就及其一生的最好评价。程意亭的陶瓷绘画,既吸收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又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季花、候鸟,在师造化中把工笔与写意融为一体,  以质朴、沉郁、苍劲之画风蜚声画坛。程意亭对中国画和瓷画颜料的漂研制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画面上的色彩富丽古雅,兼有豪壮和柔美的格调,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http://s11/middle/6132cf9egb9c1bffcdcba&690

http://s15/middle/6132cf9egb9c1c11b285e&690
  望湖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