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清人性,掌控命运——从宇宙诞生与消亡来理解阴阳

(2018-03-01 22:50:07)
标签:

宇宙诞生与阴阳

道生一

恒星黑洞

易成幸福

天文

分类: 认清人性,掌控命运

第二节、从宇宙的产生与消亡来理解“阴阳”的内涵

在讲述这一章之前,我要强烈向大家推荐记录片:《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特别是其中恒星、黑洞、大爆炸这几章。

奇妙的螺旋形

先来看看星系图

下图一、图二、图三的星系是阴阳相对平衡的星系。

http://s15/mw690/001MlSQDzy7iyOxT1QW6e&690

图一

http://s12/mw690/001MlSQDzy7iyOz4rI76b&690
图二

http://s7/mw690/001MlSQDzy7iyOzNqBw66&690

图三

上述三个星系最明显的共同点是阴阳相对平衡,能看到明显的螺旋形。奇妙的螺旋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这种螺旋现象对于认识宇宙形态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大至旋涡星系,小至DNA分子,都是在这种螺旋线中产生。自然界所有物质的基本结构都是曲线运动方式的圆环形状。从原子、分子到星球、星系直到星系团、超星系团无一例外。

有着阴阳鱼的太极图,也是宇宙中最普遍存在的涡旋的简化及提炼,因为涡旋是由阴阳力量形成的。太极图用白色代表阳性力量,黑色代表阴性力量。而实际上,阴阳二气不是这么明显地、决绝得分开的;因此先贤在白中画了黑色的鱼眼,黑中画了白色的鱼眼。白中是有黑的,黑中也是有白的;白中,黑色是核心,是阳性力量的源泉及根源;同理黑中,白色是核心,是阴性力量的源泉及根源。

当团聚回旋的阴性力量增强时,气旋会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集中到最小时,当阴性的力量到了一个顶端,就产生了阳性力量,爆发出强有力的阳性力量,新的一轮“生”就开始了。

http://s10/mw690/001MlSQDzy7iyOFoPgdc9&690

椭圆星系,是阴性力量即团聚的力量大于阳性力量即发散力量。这样的星系一般是特别衰老的星系。衰老的星系开始收缩,阳性力量在减弱,星系向外发散的力量在减弱,无法形成有力的向外拓展的螺旋尾巴。


恒星产生与消亡中的阴阳力量

恒星的产生,恒星是因为尘埃和气体中有了引力,引力吸引着周围的尘埃和气体向引力中心团聚,当引力不断增大、不断增大,尘埃和气体不断被向内吸引和积压,密度不断增加(团聚、向内,这是阴性力量的特征),挤压到极致就产生了光和热,散发出向外的巨大能量,这一刻恒星生命开始萌芽了(这个就是阴极生阳)。恒星诞生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阴阳关系中阴极则阳生的现象,阴阳同时存在相互依存时就代表了生命的产生,而这里的“生命”指的是:“恒星的生命”。

恒星的质量越大,核心的氢聚变就越快,燃烧得更快,这里所体现的就是阴阳之间相对应的关系,阴的力量更多是一种质的体现,质量越大,引力越大,阴性力量越大,这时就越需要更多的向外发散的能量也就是阳性力量来抵消吸力对外壳的压力,以达到一种生命的平衡,生命才得以存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把恒星整个生命的历程,压缩在一个平面,就直接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古太极图。在最初的时候,由于引力的产生(引力是向内聚集的力量,也就是阴性力量),引力周围的气体和颗粒开始向引力中心聚集,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了尘埃云。这个时候的状态就如同古太极图中的乾位,黑色的“鱼尾巴”只在乾位上占据了非常小非常小的一个地方,周围是大量且松散的阳性力量(我们知道宇宙在暗能量的影响下一直是在向外扩张的,这些暗能量充斥在尘埃云中,带着尘埃云向外走,所以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团聚的尘埃云)。 当阴性的引力力量逐步增大时,尘埃云的密度也越来越大,更向着中间聚集,加上暗能量的向外拉扯,就形成了庞大的漩涡。经过漫长时间的累积,阴性力量的增强将庞大的漩涡逐步向中心聚拢,经过数十万年的时间,漩涡中心聚集成一个发光发热的球体,这个时候体现在古太极图上是走到了震离位,“阴阳鱼”的黑色前端(鱼头)代表着不断缩小聚集成球体状的星云,那么黑阴阳鱼前端鱼头中的“白眼睛”,就正好对应着,当恒星即将完全成长起来之前,巨大的气柱从漩涡中间的球体中喷射出来那股强烈的阳性力量,这也是一种“阴极阳生”。

http://s9/mw690/001MlSQDzy7iyOQW5w488&690

阴性力量累积到已经产生回旋状态的尘埃云
http://s9/mw690/001MlSQDzy7iyOXIVxm88&690

恒星诞生前喷射出的光柱

之前我们是从阴性力量这部分去讲解古太极图,其实这中间阳性力量也持续在演变当中,是同步进行的。所以当引力持续而强烈发生作用时,气体和灰尘被不断吸入球状气体云中,因为有对抗的阳性力量在,聚集的气体云在挤压中就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同时刚长成的恒星会不断缩小,变得更亮更热,对应在古太极图上,就是直接是“白阴阳鱼”前端和其“黑眼睛”的坎巽卦的位置。太极图用“黑眼睛”代表了这时的阴性力量是最强大的,所以体积缩到最小,还在不断向中间聚集,这时候恒星内部的密度非常大,正因为如此气体聚变时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以抵抗向内的引力,达成动态的平衡,这时阴性力量被阳性力量包围着,其时间可以持续数十亿年或数百亿年、数万亿年,时间的长短由阴性力量的大小决定。

 

http://s11/mw690/001MlSQDzy7iyP3ydtMaa&690

http://s15/mw690/001MlSQDzy7iyP41LK63e&690

 

 

恒星诞生后,经过亿万年的燃烧,当氢气燃烧殆尽,代表着阳性力量大大地减弱,燃烧氦气时是会形成碳,随着碳原子的增多,阴性力量进一步增强,直到恒星瓦解,留下炙热浓缩的内核,向外的燃烧力量已经停止,这时恒星的状态就如同是“白阴阳鱼”中的“黑眼睛”在不断增强,直到引力导致白矮星内核的坍塌,发生爆炸,而最后这次爆炸的能量可以等于之前的总和,同时爆炸也将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广泛播撒于广阔的宇宙中,爆炸的那一刻是“阴极而阳生”的过程,跟上一次是正好相对应的。恒星即将长成时,是“黑阴阳鱼”中的“白眼睛”,爆发白色的光柱,光是纵向的柱体;恒星即将消亡时,是“白阴阳鱼”中的“黑眼睛”爆炸,爆炸的能量是向四周发散。爆炸后能量向四周不断扩散,在古太极图上就为阳极的过程,回归到乾位上,而爆炸所产生的氢碳氧硅铁等物质,特别是铁会逐步重新将星云吸引周围,这也是所谓的“阳极阴生”,阴的力量会在漫长数十万年间里慢慢地增强,又一轮恒星的生长历程开始了。如果是质量巨大的恒星在消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超新星其最后的爆炸会导致黑洞的产生,这是非常明显的阴极阳生连接阳极阴生的现象。

http://s5/mw690/001MlSQDzy7iyP8t2ja64&690

http://s3/mw690/001MlSQDzy7iyP9hohId2&690
  上面我们讲的是恒星生命历程中的阴阳关系。

 


黑洞生成中的阴阳关系

如果上一节我们是从恒星的生成中比对找到了阴阳太极图的存在,那么这一节我们就从阴阳太极图来看黑洞的形成。

http://s12/mw690/001MlSQDzy7iyPdG1m3fb&690

 

在古太极图中,阴阳鱼眼并不是圆的,而是由小到大的类似鱼形,古太极图是在二维画面中表现出多维空间状态,有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在里面。

在西周出土的文物中,有比较简单的太极图,跟我们现在望远镜观察到的星系非常相似,大家来看看:

http://s7/mw690/001MlSQDzy7iyPAt7y6d6&690

上图是伯公父壶盖面
http://s10/mw690/001MlSQDzy7iyPGNdH3d9&690
上图是仲南父壶盖面

上面两个西周时代的文物,所展示的太极图跟我们的螺旋星系非常像,有旋转的悬臂,中间还有黑洞及喷发出的伽马射线。这是一种直观的表示。其中我们银河系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星系,宇宙中还有很多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星系,在文物的图案中也有体现。而我们先贤所总结的古太极图其中的内涵更为丰富,下面比对黑洞的生成来看太极图。

首先是黑洞的生成,现有理论黑洞的生成来源于大质量的恒星死亡,恒星死亡是由于铁元素的产生,恒星内部再也不能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引力战胜了恒星内部热核反应加热气体所产生的膨胀力,恒星向内塌缩。当恒星质量高于100倍太阳质量,引力会非常强,即使是中子简并压力也无法与之平衡,于是恒星只能进一步地向内塌缩下去,变成一个黑洞。而在塌缩的过程中,恒星内部会形成反弹激波,恒星外层的气体会在反弹激波的作用下爆炸,也就是我们所称的超新星爆炸,也可能会向外喷发伽马射线。这喷发的伽马射线被科学家称为黑洞诞生的第一声啼哭。

这一个过程在古太极图上有充分的表示:白阴阳鱼代表着阳性力量,鱼头也代表着阳性力量达到了一个极点,黑鱼眼正好代表着在阳性力量达到一个极点时,其内部的阴性力量由一点极为迅猛得扩展着,也就是恒星内部铁开始生成时,恒星发生塌缩其实就在铁生成后几秒中,这个时候阴性力量还被包裹在超新星的爆炸或强烈的伽马射线喷射中,正好对应的是白鱼头中有黑鱼眼这部分。

科学家们把恒星灭亡最后的伽马射线的喷发称为黑洞诞生的第一声啼哭,这是阳极阴生,从广义上来说大恒星的灭亡会有黑洞的诞生,从更长时间轴上来说也是一种阳极阴生

http://s6/mw690/001MlSQDzy7iyPLNR8p65&690

http://s15/mw690/001MlSQDzy7iyPNriZU9e&690

http://s7/mw690/001MlSQDzy7iyPNEFtsb6&690

 

 

 

黑洞生成了,其后的发展就由白鱼上的黑鱼眼,挪到了黑鱼尾的位置。黑洞在时间长河中不断相互吞噬合并由小变大,并不断吸纳周围星际气体,大量星际气体围绕在黑洞周围,黑洞变得过于饱和,不再有多余的空间可供炙热的气体进入,无法进入的气体被黑洞吐出,形成巨大的能量流,也就是类星体。这一演变过程正好对应着黑鱼尾到黑鱼头阴性力量由小到大的过程,而喷发出的炙热耀眼的能量流,就是黑鱼头中的白鱼眼,阴极阳生的一种

http://s12/mw690/001MlSQDzy7iyPUiaeLcb&690

http://s9/mw690/001MlSQDzy7iyPVjuIw58&690


 

 

 

以阴阳关系推理宇宙的演变

关于宇宙大爆炸,我们古代先贤是这样描述宇宙初始状态的:天地初开,混沌一气,阴阳交感而生万物。

老子的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面的道,就是阴阳规律,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阴阳交合万物生。

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先进的探测仪器,也没有庞大的计算工具,但因为道通万理,我们古代先贤对于宇宙初始的描述,跟我们现代科学的推论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由奇点大爆炸形成,是由无限密度、无限温度、无限能量的超级炙热致密的纯能量小点,以能量波的形式猛然向外喷发,以惊人的速度向外膨胀,也就是一亿亿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宇宙扩张了一亿亿亿倍。阴极而阳生,无数黑洞的不断合并和壮大,最终老去的宇宙中就只剩下一个巨大无比的黑洞,这个黑洞引力不断增大,不断向外吸引着一切物质吸纳入黑洞内,黑洞不断向内聚集压缩,如果我们的视线能到黑洞内,是能发现黑洞将一切拉致位于中心的小点上,引力使得这个小点不断向内压缩,直到无法再致密的一刻,爆炸来临。道生一是指阴阳规律;阴极而阳生,这个奇点也就产生了,也指奇点整个爆炸的过程。

阴极而阳生的宇宙大爆炸,这个动态就相当于太极图里面黑阴阳鱼的白眼睛。阴阳是相互依存的,极致的阴和阳,只会存在一瞬间。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炙热能量波迅速向外扩张,当扩张的过程中,在引力的作用下大爆炸的原始能量,转变成了微小的亚原子粒子,是宇宙中产生的第一种物质。这时的动态就相当于太极图里白阴阳鱼的鱼尾,那时的宇宙体积跟现在的宇宙体积比起来,那真是鱼尾的小点,也和所有初生的阳性特质一样,虽然年轻却激烈动荡,温度极高,相当于几万亿摄氏度。这时的宇宙一片混沌,充斥着运行速度很快且不稳定的微小的原始粒子,这些微小的原始粒子中分为物质和反物质,当物质和反物质相互碰撞时会产生核爆炸,物质与反物质就相互抵消了,带正电荷的物质会比带负电荷的反物质多一点,多出来的带正电荷的物质就是形成星系、太阳、地球的基础。“一生二”,爆炸产生了正负电荷的亚原子粒子。正负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相互碰撞产生能量,而剩下可以黏合在一起的带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是万物产生的基础。随着宇宙的扩张速度开始减慢,炙热的温度开始下降,亚原子粒子的运动速度也减缓下来,互相粘合形成原子,最早形成的原子是氢、氦、锂,这是“二生三”;“三生万物”,随着氢、氦、锂等原子越来越多,宇宙也开始轻透起来,原子逐步增多累积组成了星云、恒星等万物。

http://s4/mw690/001MlSQDzy7iyQ334Vt13&690

http://s6/mw690/001MlSQDzy7iyQ4uiONe5&690

http://s16/mw690/001MlSQDzy7iyQ5qhQ35f&690

 

 

 

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宇宙从大爆炸到现在已经越有140亿年,宇宙目前还在向外扩张和膨胀着,宇宙的未来会如何,宇宙会一直存在吗,宇宙会终结吗?

依据阴阳规律,目前宇宙还在扩张和膨胀中,阳性力量在增长中,其状态正如阴阳鱼中的白鱼身,这时宇宙中恒星的产生还是比较频繁的,阳性力量充足。当阳性力量增长到最大值时,宇宙没有了向外的张力,其状态就如同阴阳鱼中的白鱼头,此时也是宇宙最为明亮的一个时期,其恒星数量也是最多的时期。而此时在万有引力和暗物质等阴性力量增长影响下,属于阴性力量的黑洞也在不断吞噬黑洞周围的恒星及能产生恒星的星云气体壮大,在不断合并中超大质量黑洞越来越多,但黑洞数量逐步减少,宇宙越来越暗,也越来越向内塌缩,经过漫长时间最终只剩下一个超超大质量黑洞,并且这个黑洞还在不断向内聚集,当这个阴性力量到了一个临界值时,黑洞中心的奇点被压缩紧密到一个临界值时,一轮新的宇宙大爆炸就开始了。所以就单个宇宙来说,宇宙也是有生命的,会终结,也会再生。

http://s16/mw690/001MlSQDzy7iyQah3Vt0f&690

 

宇宙大爆炸是在超大质量黑洞的中心奇点爆炸的,就如同阴阳图中黑鱼头中的白鱼眼,出生的宇宙就是在巨大无比的黑洞中诞生,在一片黑暗中诞生。奇点并不是说整个巨大无比的黑洞能压缩致一个直径无限小的奇点,而是指黑洞最中心的那个点,其引力达到一个临界值时,就形成了一个奇点。根据阴阳规律,宇宙初生的大爆炸与恒星在生命终结时的爆炸是很相似的,只是级别不同。还记得吧,大质量恒星生命的终结是因为恒星内核产生了铁元素,铁可以吸收能量,类似于黑洞可以吸收恒星和星云气体等,当铁内核在引力的作用下紧密到一个临界值,就产生了超新星爆炸,这个过程也就几秒钟,这个铁内核的外围其实还是有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的,但铁内核最中心点没有能量了,恒星的最中心点,那个奇点得不到一丝的代表阳性力量的能量时,就产生了超新星爆炸,这就是阴极而阳生

宇宙大爆炸、恒星超新星爆炸、黑洞的类星体喷射其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中间那个奇点达到一个临界值,而且接触不到阳性力量时,阴极而阳生所产生的大爆炸。只不过是爆炸的级别,阳性力量和阴性力量的级别不同。

生命就是这样不断循环生生不息,生生灭灭不断反复。由此可见,宇宙是有级别的,宇宙不止一个,哪怕是我们现今存在的这个宇宙,在终结之后再一次重生时,其宇宙的量级也是不同的。宇宙的边缘,会有界力,界力的大小是由宇宙中心的引力、爆炸产生的能量,暗物质,暗能量综合影响形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