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
(2013-04-07 14:03:00)
标签:
教与学 |
分类: 书海拾贝 |
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一,整个儿童期,儿童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 低年级:掌握的概念主要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 * 中高年级: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东西。
第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关键年龄”(四年级)
第三、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第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中,存在不平衡性。 二、童年期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概括能力的发展
(二)比较能力的发展
1.正确区分事物异同——区分抽象事物异同
2.区分个别部分异同——区分许多部分关系异同
3.直观感知条件下比较——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比较 (三)分类能力的发展 小
学二年级: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字词分类 小学三四年级: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功用分类向根据本质特征分类的转折年龄
三、概念的发展
1.逐步在事物的本质水平上掌握概念——逐步深刻化
2.掌握的概念逐步丰富化——概念种类越来越多
3.掌握的概念逐步系统化——提高学习概念的速度和质量
四、推理的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是正确地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 维活动。 推理:是有一个判断或许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一)直接推理 第一,童年期推理能力发展三个阶段 第二、掌握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不是同步的。
(二)演绎推理 * 二年级儿童能用演绎推理来解释个别现象 * 三四年级对直观感知的事实,对通过言语提供的事实都能运用演绎推理来解释。 * 三四年级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演绎推理,但不完全、不展开。
(三)归纳推理 * 最初,解释个别现象,但不能用归纳推理确定一般规律和定理; * 小学高年级,开始能在许多个别现象中概括出本质的因果关系,并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五、思维品质的发展
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一)敏捷性 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
(二)灵活性 运算灵活性。
(三)深刻性 间接推理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水平提高 三四年级是发展的关键。
(四)独创性 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 第四节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六、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