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识周森

(2016-06-28 11:29:19)
标签:

杂谈

                            我认识周森先生,是通过为《艺由别山》一书做装帧设计开始的。

《艺游别山》书籍,由子木整体设计

        那是在2015年9月时,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吕奇伟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请我为一本书做设计,并且强调书中的主人公是周森,说是一本很重要的书交给我设计,他放心。我和吕兄是多年的朋友了,他交给我做的事情,一定是不能不含糊的。虽然当时我正在太行山写生,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写生期间,每天晚上我就开始考虑《艺由别山》的设计工作了。同时,该书的作者张涓涓通过电话跟我沟通书稿事宜,并且还发来了已经请人设计好了的书籍封面。当我看到封面设计稿时,就觉得不是很理想,但当时没有提出异议。我做书籍设计已经十几年了,很多书籍不用看稿子就可以进行设计,但这本书感觉有些不太寻常,故拜读了书稿。故事中的主人公周森,1964年出生于大别山下的安徽省金寨县,家境贫寒的他经历了苦涩的童年。9岁时,他在上语文课时,无意间发现老师批改学生作业透过纸张映成的反字,觉得好玩,启发了他琢磨左手反书,从此也就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轨迹,经过几十年的苦练,左手反书成了他的书法绝活。周森,通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从一个贫困山区里的孩子,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辉煌。通过拜读书稿,当我了解到周森为中国的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时,心底里发出由衷的敬佩之情,于是我便要求自己,一定要把这本书设计好。在书籍设计好之后,张涓涓主动提出支付设计费时,为了表达对周森为慈善事业所做贡献的敬佩之情,本想免费设计,但因公司需要记账报税的实情,我表达了设计费减半的说明,也算支持一下慈善事业的心情。

      《艺由别山》的内文设计排版完成后,吕兄非常满意。在一次我与吕兄的沟通中,我提出了对封面设计的看法,原封面设计风格不能诠释和达不到书籍品质的高度,这一点我们达成了共识。吕老师做事也是非常认真负责的,毅然决定有我为该书重新设计封面,为了保障书籍的整体风格和品质,我决定尽快设计《艺由别山》的封面。这样,我就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很顺畅地完成设计任务。《艺由别山》的文字淳朴清新,故事质朴感人,读来受益匪浅。为了能够充分体现书籍品质,达到视觉设计的朴素和高雅风格,我特意为该书画了一幅大写意水墨画,作为封面图画,另选一幅水墨作品用在扉页上。美雅的设计风格诠释了《艺由别山》的故事情怀。

      《艺由别山》的封面设计好之后,我把效果图发给了吕兄,没过多久他就发来消息说,封面设计的很好。接下来我们做了样书,准备拿给周森看。在我的概念里,周森是名人,想必会有一些架子,不易接近吧。我除了做书籍设计,还画画,所以对周森先生的艺术身份更感兴趣。周森不仅是左手反书第一人,还是中国三峡画院的院长等艺术身份,因此缘故,约定好了时间,吕兄邀我一同去拜访周森先生。

        2016年6月24日,北京的天空飘动着大片的云朵,烈日在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异常火热。上午9点半,我们准时到达位于房山区的中国三峡画院,不巧周森先生因临时开会不在画院里,但他给吕兄发信息作了说明并致歉。恰巧这天画院停电,自然很热,画院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地招待我们安坐。我和吕兄谈论如何做好《艺由别山》,并商定后期印制时,要把好质量关。上午11点,听到工作人员说周院长来了,今天我是第一次见周森先生,还没见到他本人的面,就听到画院大厅门外有人不停地高声说到:“对不住大家了,今天停电,很热吧,抱歉抱歉”!凭直觉他应该就是周森。我和吕兄在从沙发上站起来的同时,周森先生已经向我们走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拜访者。吕兄特意向周森介绍我,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表示欢迎。此时此刻,我的顾虑和猜测瞬间打消了。周森先生身穿中式白色上衣,手拿折扇,洪亮的声音,邀请我们坐在圆桌边,一同聊起《艺由别山》的事情。周森对《艺由别山》书稿没有谈论太多,仅是简单介绍了曾经出版的几本书的情况。然后,我们聊了一些关于书法和画院的事情,这些事情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也勾起了我的参与欲。周森又津津乐道地聊起了我的恩师李小可先生,对先生走过的艺术艰辛路和取得的艺术成就甚为赞慨。我顺着话题,打开手机,找出自己最近画的水墨画给他看,他很认真地翻看着每一幅画面,直接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是那么的轻松愉快。我是个比较内向的人,除了艺术方面的事情,很少主动跟人聊天,而这次大大出乎意料,我突然变得特别主动起来,向他提问了很多问题,他都会耐心地回答。周森活泼健谈、多才多艺、才思敏捷、德善厚道,他始终面带微笑,侃侃而谈,很快把我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在聊天中得知,周森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为慈善事业提案,制定《慈善法》正是他的提案。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经历已经令人敬佩的了,然富而乐善,这是更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正是中国人最缺乏的精神,由衷敬佩。

        我们三人愉快地聊了很久,然今天还有其他访客,故周森告诉我们,再去陪其他客人聊聊,然后给到访的每一位客人写书法一件,中午请大家吃饺子。

       周森回到画室,自己铺好纸张,准备作书。周森要先给我写字,四尺宣纸平铺在画案上,他左手握紧斗笔,吸饱香墨,从右向左一气呵成四个大字。周森一边与大家聊天,一边书写,每写完一幅,便要我们认字。第一次亲眼见到左手反书,确实不容易认得下来,我走到周森身旁,使劲识别,也只认得“ 孜子由墨”中的后三个字。当把宣纸拎起来正面看时,大家都发出惊讶之声。周森跟我说到:“子木,我把你的名字写在里面了,后面我给每个人写,都会把名字写进去,大家认真体会呀,很有意思的”。我似豁然开悟言道:“周院长不仅把我的名字写进去了,而且把我的命运也写进去了,看来我这辈子果然是要跟墨打交道了”。已是五十多岁的周森记忆力非同一般,并且词汇丰富,才思敏捷,他给每个人写的书法都是在瞬间思出的词语,并且不是司空见惯的常用词。只有四个字的词语中,并且要含有人的名字在里面,词语不但朗朗上口,而且寓意不俗,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事情。而在周森这里,仅在毛笔吸墨的几秒钟里,他的词语已经创造出来了。关于书法,是在所有艺术门类里最难学成的一种技艺,更何况是左手反书了,难以想象周森曾经吃过的苦。在很多人的眼里,左手反书不过是玩玩技法而已,但当我现场观看周森书写的时候,我被折服了。如果能够认真地看他的书法作品,如果更有幸观看他现场书写的话,相信谁都会被感动的。无论是看书法的功底,还是看作品内在的艺术美,都堪称一绝。周森走的是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他在这条路上付出了艰辛,收获了荣誉,赢得了尊重。通过这次亲身经历,观周院长的书法,我还悟出一个道理:我们在生活中习惯了正面看问题,但往往是疑惑重重,如果能够把问题反过来看,或站在他人的角度看,才会悟懂很多问题。

周森先生现场表演左手反书绝技


周森先生与吕奇伟先生交流书法创作心得


周森先生跟子木说出书法作品的玄机

        在停电的画院里,可以想象得到北京的六月天是如何的炎热,周森给我们每一个到访者送一把折扇,一股凉意油然而生。周森还有一项绝活,是在大家围坐在圆桌前吃饺子的时候感受到的。周森说今天停电,不能做菜,只好请大家吃饺子,不过今天之所以停电,是为了让今天变的更难忘。周森一边请大家吃饺子,一边跟我们聊天,并且能调动起每一个人的情绪。周森不断变换着各地的方言,河南话、东北话、山东话、上海话、广东话、福建话、四川话⋯⋯,无痕迹、无缝隙地转换方言,逗得大家开怀大笑,你一言我一语,如同相声大会。午饭虽简,却是一桌精神大餐。饭后,周森先生一一送别大家,每每想起愉快的那一幕幕,总觉时间过的好快。

        初识周森先生,我就被感染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慈善之德,不得不促使我燃起提笔的冲动。晕,时间已是晚上十点多了,我还在纪录昨天的愉悦,竟然忘记了晚饭还没做。

                                                             2016年6月25日于北京冰斋草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