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纳斋书画紫砂艺术创作中心许汉良先生题字

标签:
军事 |
紫砂艺术自问世以来,似乎就与传统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明朝时兴散茶冲泡法开始,紫砂壶便以其优异的材质和独特的功能,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茶具,也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掌中新宠。特别是字画名家,以他们深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间接或直接介入到紫砂壶的创作之中,或为紫砂壶撰制壶铭,从而将紫砂壶这一普通的饮茶用具,晋升到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品位,既能够掌握赏玩,又可以保藏的艺术精品。
前日,宜兴百纳斋书画紫砂艺术创作中心的许汉良先生与其朋友来到中国三峡画院,邀请我为其创作中心题写一幅书法。平素,我最喜爱饮茶静思,与友人交谈也多在茶室,从不拘泥于何种茶具,也没有独爱何类茶叶,只因钟情于那种宁静清幽、茶香弥漫的环境,往往让人心生清净,身心舒缓。于喧嚣的闹市里,繁杂的事务中,偷得这片刻的惬意,岂不甚好?
于是,如遇同道中人一般,面对许先生的邀请,我欣然应允,提笔挥就。
犹记不久前翻看的一本艺术类杂志中写的内容:《砂壶图考》中记载了郑板桥自制紫砂茗壶的轶事。郑板桥曾经博采众家之长,自己亲手制作了一把紫砂茗壶,并在壶上刻下一首诗:"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