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周森左手反书的技巧与艺术性评估

(2013-08-29 17:07:45)

关于周森左手反书的技巧与艺术性评估

                               文/冯印强

一、周森左手反书形成的文化背景

书法被认为是中国文化最核心最经典的艺术方式,无论是在哲学意义还是心理学意义方面,它被本质论者作为中国文化的本质来进行框定。于是书法在现代和当代的变革以及对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也就成为新时期书法美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了。八十年代初的书法美学大讨论中,一些书法理论家曾就书法艺术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及书法艺术何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等问题发表过很多看法,进行了气氛热烈的讨论并产生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讨论一直涉及到中国书法的前途问题以及书法文化精神在当今的全新拓展问题。

表现在创作方面,由于当时的书法家们对书法本体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以及缺乏先天的艺术素质和文化储备,对现代文化的敏感程度相对显得比较单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创造的力量。相反,由于受新的文艺思潮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所引发的创造性冲动,使他们(特别是青年书家们)在创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前卫性与探索性。这种探索一方面要求探索书法的文化来源、文化立场和姿态,另一方面又要建立起一种自己的逻辑谱系与价值系统,以期使自己的探索具有时代精神和价值意义。我们所说的书法在近二十年里取得的空前繁荣,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书法探索在各方面取得的惊人成就。周森先生所独创的左手反书就是伴随着这一文化背景作出的探索性、独立性创造。 

关于周森左手反书的技巧与艺术性评估

二、尝试从书法本体方面讨论周森左手反书存在的合理性

左手反书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左手反着书写我们正常看到的文字式样,它往往被传统论者理解为不走正道和雕虫小技。因为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字都是相对意义上的“正”的,凭什么反着写呢?况且这样既不便于书写又不便于释读。但如果我们从不拘成法的探索角度来理解的话,它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问题是:这样的探索究竟能不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如果我们不能从书法本体角度与书法美学角度为左手反书争取到存在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就应该把这样的探索性成果排除在当今书法文化格局之外的。因此我们对这种探索性成果加以讨论是必要而且及时的;笔者试图以当代大的文化背景下的探索性实践为主线,以传统美学思想以及当代有关书法本体论述为内在依据,从探索性书法创作所表现的书写前卫性以及这种探索对当今书法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两方面,来讨论、分析周森左手反书所应该具备的书法属性以及这种探索应该具备的书法美学本质,以期从书法学的角度对其作出技巧与艺术性评估及其优劣价值所在。

关于周森左手反书的技巧与艺术性评估

作为书法艺术理论的核心——书法本体论的讨论一直是有关书法讨论的中心话题,通过一段时期对书法本体讨论的展开,向我们揭示了书法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应该具备的美学本质。我们通过这些论述可以综合认为,构成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内容至少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线条,二是空间构成,三是以汉字为载体,四是表现主体精神。如果我们从全球大的文化语境下来关照的话,则第三条以汉字为载体的定论是存有争议的,凭什么书法就是汉字的独有专利呢?难道日本的假名书法、朝鲜的谚文书法以及越南的字喃就不是书法吗?如果我们对书法采取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不把书法理解为汉字所独有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汉字以外的其它文字书写也有资格成为“书法”,成为“CALLIGRAPHY”。以此来关照周森左手反书,则他的书法学意义应该被予以肯定。原因是他的左手反书具备上述关于书法的构成条件,只是把汉字写反了。但如果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右手写正字与左手写反字的书写心态应该是一样的。我觉得汉字写反了还是汉字,它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正如一个人双手着地倒立着走他还是人,不会因此改变他的属性。这个人如果在大街上倒立着走,你可能会说他是神经病,但如果他在舞台上这样做的话,就应该属于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了。你还会说它不是艺术吗?况且从书法美学方面来讲,书法美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线条连续运动的轨迹;二是线条营构的空间(结字、章法)及线条之外的空白效果。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书写具有时间性,需要一气呵成,这与音乐、舞蹈类似;二是它又具有空间特征,如同绘画,表现在二维平面上。单纯的线条流动或缺少连续性的空间都不是完整的书法艺术。周森左手反书同时具备上述书法美学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把周森左手反书理解为周森先生利用左手进行和右手相反的书法创作活动。那么这种创作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它应该来源于周森先生本人特殊的性情景致和剑拔弩张的情感流泻。对此,我想通过对周森先生了解深入以后会对其作出书如其人的客观评述。

关于周森左手反书的技巧与艺术性评估

三、周森左手反书在当今书法文化格局中的定位

任何一种创新其实都是一种尝试的过程,而这种尝试是应该建立在传统学习基础之上以及接受外来思潮影响作出的自我风格确立和强化,以适应日益更新的艺术观念;它往往被传统论者理解为前卫或探索,因此可以说任何一种创新其实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前卫和探索所含盖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前卫就是指引导书法艺术发展方向与创作趋向的那些尝试,它更多的表现出在书法艺术发展链条中的引导开创性与创作前沿性。前卫也是一种探索,但不是所有的探索都具有前卫性;探索是指打破传统书法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同时接受新的文艺思潮与艺术理念作出的只要不游历于文字和书写这两个要素之外的任何可能性尝试,尽管这些尝试不一定都具有前卫性;看来前卫书法是指探索性书法中引导书法艺术发展方向与创作趋向的那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一种形式的创新都具有探索性,只有这种探索在书法艺术发展方向与创作趋向方面具有引导作用时,我们才认为这种探索具有前卫性。

关于周森左手反书的技巧与艺术性评估

我们提倡创新,我们倡导不同形式的探索与不同方式的尝试,因而也就没有理由把左手反书排除在书法本体之外。这样来说,我们就有必要对其在书法中的定位作出论证了。从书法作品来看,周森左手反书同样具有书法作品的思想性、艺术的原创性、技巧的难度性、形式的新颖性;从创作主体方面来看,周森左手反书其实是在抒发真情实感、体现生命意志、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表现形式、追求艺术本质的美。我觉得这种尝试游历于书法艺术发展链条中的主流方向之外,对书法艺术发展方向与创作趋向起不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这种大胆的探索精神对我们探求书法本体与文化精神在当今世界的全新拓展,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如果我们不带有挑剔的心态来关照的话,周森左手反书是可以以探索或尝试性作品的身份存在于当代书法艺术格局之内的。

关于周森左手反书的技巧与艺术性评估

四、技巧的局限性与欣赏的局限性

周森左手反书这种大胆性尝试是一个对书法传统的反叛性再创造过程。它需要打破传统固有的思维模式与结构理念,重新对汉字结构与形式构成加以安排,建立起自己的逻辑谱系和价值系统。虽然周森先生对此不知投入了多少艰辛,付出了多少代价。但由于没有任何可以参照可以借鉴的东西,这种尝试无疑是困难的,书写技巧因此也受到局限。加上周森先生对这样的尝试目前还不够深入,因而他的左手反书目前还只是局限于行草一种书体,并且这种行草书作品从线条到形式都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推敲。我想周森先生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在行草书笔法的丰富性与形式的表现性方面再下一番功夫,使他的左手反书不再局限于技巧的层面从而更具有艺术性。为左手反书存在于当今书法艺术格局之内并且争取一席之地打下基础。

在没有新的审美评判标准出现以前,传统就是书法审美评判的唯一依据。因此作为欣赏者,要对这种极具探索性质的左手反书做出客观的审美评判无疑是一种冒险行为。首先就是审美评判依据的缺乏,因为左手反书作为一种反叛性再创造是和传统相互反叛甚至相互排斥的。我们如果拿传统的审美评判标准评判左手反书,显然不太适合。既然缺乏依据我们拿什么标准对其作优劣价值评判呢?前面说过周森左手反书和传统书法同样具有线条连续运动的轨迹和线条营构的空间两种书法美的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在对其作出审美评判时也就只能局限于线条和空间两种外在形式了。这样来说外在形式的优秀与否就是周森左手反书评判的唯一依据,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可以随意否认周森左手反书可能具有的审美内涵。相反,周森左手反书以其独创性与探索性,对当今书法的全面拓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并引起我们作出深层思考的。

关于周森左手反书的技巧与艺术性评估

五、引发的思考

周森左手反书的审美内涵与外在形式明显蕴涵着汉字结构的神秘美。说其神秘,是因为他的这种探索契机与结构美我们目前还不能阐述清楚,还有待书法理论家们继续深入研究下去。现阶段,周森先生的左手反书首先应该寻求获得理论上的支撑;其次在创作实践方面周森先生只是做了行草方面的尝试,并且这种尝试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待于周森先生本人及有关人士继续深入拓展下去。我想,周森先生的左手反书如果在中国书法的前传统阶段(见拙论:书法传统之概念性辨析与前传统概念的提出)作一些尝试,利用甲骨文和金文的原始幼稚特性进行左手反书创作,这样可能对揭示古老的甲骨文、金文所应该具备的文化精神实质更具有探索意义。

另外,通过对周森左手反书的认识与解读还会引发出关于书法传统的深入思考。当前,我们大多数书家对书法传统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晰甚至模糊的,还需要对其作出更加深入的认识与解读。因为,在当今的书法界,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某某人的书法作品比较传统,某某人的书法作品比较现代;或者全国展的作品比较传统,中青展的作品比较现代;更或者某某人的作品完全模仿时人,根本没有深入传统……。看来这些批评者只是把古人的东西视为传统了。由此使我们对传统的属性产生了疑问,难道传统真的就是古人的专利吗?如果这样的话,时人的书法作品放上几百年就会成为传统,天底下有这样的逻辑吗?如果时人的书法作品属于书法传统的话,又会产生另外一些问题:为什么现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式各样临帖展中,不见有临摹时人的书法作品呢?难道时人写的真不如古人吗?古代的穷乡儿女造像、惨帛烂纸都有人去取法,名曰民间书法。为什么不见有人从自己儿子的潦草作业里边、农村半文盲的随意性书写里边去取法呢?难道这些不属于民间书法吗?

关于周森左手反书的技巧与艺术性评估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是对书法传统的认识从观念上加以调整,抛弃原有对书法传统的理解,既把书法传统理解为整个书法史发展演进过程中的所有状况或总体状况,也既书法传统是什么的旧的认识观。转换为从整个书法史的文化视野与书法本体的认识中去解读书法传统,既什么是书法传统的新的认识观。否则,类似上述问题依然还会出现。看来,对中国书法传统的概念从认识论的方面加以澄清,并从方法论的方面加以综合化取,是必要而且及时的。笔者在近几年的书法学习中对此也作出不同层次的思考,并有志于在今后的书学过程中对其作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周森左手反书作为当今书法艺术格局中的独特一脉,是和书法传统旧的认识观格格不入的。我们在解读它的美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时,如果仅仅站在旧的书法传统的狭隘角度理解讨论的话,不但不能对其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还往往会趋向于纯技巧的狭隘区域甚至会对其嗤之以鼻的。这也是目前一部分人对这种创作模式不屑的主要原因,试想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因遁守旧?我想,我们应该站在新的书法传统的认识观甚至大的文化传统(Traditional culture)视野中去深入解读周森左手反书,因为书法传统仅仅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从大的文化传统立场来关照的话,则可能会对其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从而赋予左手反书更多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左手反书作为当今一种书法探索模式,并不是周森先生自己的专利,它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这样就有可能利用反向推理的方法探求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为中国书法的繁荣与发展,提供新的探索视角。笔者同时希望类似这样的探索逐渐多起来,也只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式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深入探索与解读,才可能会对书法本体的认识更加清晰起来。

 

作者简介:

冯印强,字一甲,号悟玄斋主,69年生于河南滑县。书法工于篆、隶、甲骨,尤于汉隶见长,仅2000年起书法作品参加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龙年“龙岗杯”国际书展》、《21世纪书画篆刻家作品展》、《“皖北煤电杯”国际书展》等多项大展,曾获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书法竞赛优秀奖。兼事书法理论,发表书学论文多篇,其中《儒家思想对隶书发展的影响》获《书法导报》首届年展论文奖。其研究设计的《中国书法史图说》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03311210.X)。曾发表《书法传统之概念性辨析与前传统概念的提出》,首次对中国书法传统进行史学分期并由史以来首次提出书法前传统概念。现供职于中国三峡画院,任书画研究部主任,职业从事书法创作、理论研究与艺术交流活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由书法评述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