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话信阳 美景乡情共天长——中国三峡画院书画家信阳专列采风专题笔会
豪饮过的美酒忘记了,只有那碧玉毛尖忘不了;
曾偶遇的路人忘记了,只有那淳朴乡亲忘不了;
曾走过的地方忘记了,只有那秀美信阳忘不了。
一梦入江南,却道豫风楚韵,一笔妙丹青,尽染秦淮时光。
游五洲四海,美景仍在我们的信阳。
随着专题片中缓缓抒情的解说,和画面上记忆犹新的熟悉风景,书画家们的思绪,再一次被拉回到一周前,那段难忘的采风时节。

7月11日上午,由中国三峡画院主办、周森爱心基金协办的“青山绿水看信阳——中国三峡画院信阳专列采风专题笔会”在中国三峡画院礼堂隆重举行。画院副院长朱贵祖、中国壁画协会会员、世界收藏联合会理事崔小立,人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画师张散石、一级画师花鸟画家张春月等多位知名书画家欢聚一堂,泼墨挥毫,即席创作,共同交流书画艺术,共忆乐山乐水的信阳情怀。

笔会上,一幅幅凝聚着深厚功底,流淌着信阳秀美山水和风土人情的墨宝,吸引了众人长久的驻足观看。可以说,最初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任何一种图画的产生,都是为了纪录语言、或者传递信息。然而现在,书画家们笔下这独具魅力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却赚足了眼球,成为了实用和审美的完美统一。
乘坐信阳专列采风那几日,也是我最为忙碌的时候。16点20分,当画家们下车回到宾馆休息,准备开始温馨欢快的旅程时,我却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又踏上返京的高铁,甚至连和妻女见面的空隙都抽不出。电话那头妻子怅然的叹息,女儿善解的宽慰,令我心头的愧疚如泉奔涌,然而,除了抱歉和沉默,我不知还能说些什么。
出差前,各种重要活动的盛情邀请,我只得在19号下午到达信阳后,又立即转身返回。已是近50岁的人了,这几年渐感体力大不如从前,今日连续舟车劳顿,只觉双脚似乎不听使唤,双眼也干涩困顿,是的,身体已经向我发出警告了,但,我还是要继续满怀豪情地向前走,带领我身后的队伍,回到我魂牵梦萦的家乡去,看一看青山,玩一玩秀水,尝一尝农家饭,品一品毛尖茶。





艺术,因情而生,无情则无艺,有情才动人。正是被信阳钟灵毓秀的美景,和质朴醇厚的风土人情所打动,才有了今天笔下诗情画意的大美。永存记忆,付诸笔端吧,推介更多的人走进、了解信阳,那将是对我梦中故园最好的祝福。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