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重庆万州区周森慈善小学有感

标签:
大碑山里办公电脑校门周森重庆杂谈 |
访重庆万州区周森慈善小学有感
因为爱人在万州工作的原因,我再一次来到了万州,这一次我下定了要去万州周森慈善小学去看一看的决心,没有这所小学,我或许就会错失在周森院长身边工作的机缘。
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从前陌生,只因爱人来这里工作后,就铭刻在心的城市——万州,我才怀着几分好奇,从陌生,到了解,从不屑到敬重,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领导。
辗转几位朋友终于打听到了这样一所学校,从前是重庆万州区大碑乡中心小学,于2002年接受了周森院长的捐建,成为了大山里屈指可数的乘纳人数多打600人的一所小学。
从万州区市区驱车前往这所小学,一路上有很长的山路,山路弯弯曲曲的,而且车道极窄,转眼望望车窗外,便是茂密的山林,陡峭的山岩。由于天气不是很好,有些雾蒙蒙的,当地的司机也是一路鸣笛,小心盘山而行。历经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这是一所位于大山山顶的学校!
红色的校门,而今重庆万州区周森慈善小学的牌子还依旧挂在校门口,看到“周森”这样两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此行,让我再一次更为我的这位领导的善行而感动了。
接待我们的是学校的贺校长,贺校长说:“欢迎你们啊,电话再晚打一分钟我就要离开学校办事了,一听到你们要来,我很高兴,就在这里等你们呢,路还好走吧。”我赶忙递上自己的名片,向他简要介绍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一走入学校,操场上的小朋友们便对我的来到怀着好奇,当我拿出相机来,想要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合影的时候,孩子们欢腾而雀跃,他们互相奔走相告,不一会儿,便聚集了很多孩子,他们拥挤着,对我手中的相机有着无比的好奇,我的内心有些震惊!想想自己三岁的女儿,都已经会使用我手中的相机,而此刻我身边的这群孩子们,对于能照相这样我们很多城里人感到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还怀有如此浓厚乐趣!我禁不住,为他们多拍一些,并想一定要把照片寄给他们!“合影”这件事情,一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的快乐吧,当贺校长说:“娘娘(重庆话里“阿姨”的意思)想和你们一起拍个相片,过来啊。“一句话,我顿时被孩子们拥入中心,他们都想距离我更紧些,我蹲下身,希望和他们缩小身高的差距,而他们热情的涌向我,我感到四面受力,我的内心有非常特备的感受!感慨万分!
照完合影,孩子们仍围在我身边,让我感到了孩子的天真,山里人的淳朴,看着校门口聚集着的人们好奇的张望,我感到自己对于这里的人或许有些“山外来客”的意思,也能想到,这座山里平常一定少有外人来吧。
直到贺校长,再三的和孩子们说:“好了,散开吧,散开吧,自己去玩吧。”孩子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贺校长这个时候,还招手喊来了一位戴帽子的人,他介绍说:“这是梁老师,使我们学校的元老,对于,周院长捐赠我们这所学校的事情,他比我了解得更多些。”
梁老师听说我是周森院长的助理,也对我的到来表现出了异常的开心和热情。贺校长说:“我们这所小学,原来是这附近唯一的小学,周院长捐建后,我们最多的时候有近600人的学生,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有所提高了,我们和高粱镇小学合并了,这里算是高粱镇小学的分校区,目前教职工只有18人,学生的人数也减少到只有300人左右了,可是我们这里的孩子,最远的,到学校来,走路要花3个小时。”“现在还留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也都是家里条件不太好的,好一点的都让孩子到城里或镇上的学校去了,你也知道,现在都是挺看重孩子的教育的,有点条件的都走了。”贺校长的言语里透出些许遗憾,还有些许的黯然神伤。
他接着介绍给我们说:“你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座三层教学楼,“这就是当年周院长捐建的教学楼,当年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啊!”现在时隔8年了,这座楼仍旧是校园里看起来,相对较好的办公区。贺校长热情邀请我到他的办公室里坐一坐,我也想更多些了解这所学校,所以便跟着贺校长走,一边走,贺校长也一边给我介绍:“我们的这18位教职工,家都离学校比较远,一般都住在学校,只有周三晚上和周末才回去,这些摩托车,你看就在那边!”贺校长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给我看,“我们的老师就是骑摩托车回家的。”这所楼的破旧程度,让我有些震撼,过惯丰衣足食的日子的我们,如何能够想象,在山顶上的学校,竟然还有这样的一个生活环境?!
到了贺校长的办公室,我感到更加震惊,一间十平米左右的房间,两张破旧不堪的办公桌,在会议室里,唯一的让我感到有些现代化的是一台台式电脑的屏幕,贺校长说:“我们现在的办公电脑严重不够用,原来重庆一所学校援助给我们的这些家具和电脑,”他指指,会议室里的办公桌拼起的会议桌,还有那个电脑屏幕。“你们看,这个电脑已经坏掉了,屏幕还是好的,我想留着,以后有机会了,还能用。”这个笨重的电脑屏已经过时很久了,想想曾经去过的北京的学校,我感到北京的孩子们真的是很幸福!
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学校获得的殊荣,贺校长,有些开心的说,:“这是我们学校历年来获得的奖项。”贺校长因为还要赶着去开会,所以我也不敢多做停留,毕竟我能了解山路的崎岖,假若天色再晚,下山的行车,也会有诸多不便。下楼时,路过老师们的宿舍,整齐叠放的被褥,唯一的一个电饭煲,看得出这里的老师也是简朴之极。
临走前,我禁不住和贺校长说:“贺校长,您看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请您提出来,我们也会尽力而为的。”贺校长,稍有难色的说:“你看到了,我们现在的条件就是这样,我最想解决的是孩子们的吃饭问题,孩子们家远的都住校,住校吃饭的标准时一天8块钱,可是就是这8块钱,有的家里也交不起,我们这些老师每个月都给孩子们贴补,不过还是想让孩子们吃好些,他们正在长身体。还有就是电脑,我们现在连办公电脑都不够用。”贺校长没有再说下去了,现在的时代,不会使用电脑,就是缺少一个工作的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啊。
我心里暗暗想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贺校长对我们的走也是依依不舍的,他还和我指着国旗台,兴奋的介绍道:“这就是当年周院长在学校表演书法的地方”“周院长的字,我们开始舍不得裱起来,后来人家讲裱起来放的才久,我最近正在准白裱起,挂在学校呢。”校门口有块介绍学校的宣传栏,贺校长说:“大慈大悲,我们大碑乡中心小学,原来周院长没有捐建的时候,就是在从前的庙里上课,这里原来是个庙,没有周院长的捐建,我们也不能让那么多孩子能受教育啊。”
贺校长,送我们一直送到村口,送我来的爱人的朋友,也感慨说:“你们周院长真是个大善人啊!中国的教育的确是问题啊。这里的孩子真是可怜啊!”
一路下山而行的路上,我的心里很沉重,同时,更加感觉到周院长的伟大!此时此刻,心中感到他“伟大”的感觉很真实!把自己的钱捐给不认识,不相干的人,这是需要怎样的一种思想境界呢?少买一件名牌包,少穿一件名牌时装,节省下来的钱,或许就足够一个山里孩子,一年的生活费!在北京,孩子的一顿麦当劳,一顿肯德基,所花费的钱,大概是一个山里孩子3天的生活费!在京城的一顿商务宴请,大概要花掉一个山里孩子一年的生活费!
此刻,我更能感受到,周院长,所谓要影响更多朋友参与到慈善事业里来,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今天所帮助的一个孩子,明天他/她或许就是那个可以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即便不能让他们成为栋梁之才,过上普通人幸福的生活也是好的啊!在而今这样一个时代,没有知识是多么的可悲?!
真诚的希望能够在周院长身边为他更好的工作,让他少为琐碎的事情而烦心,腾出更多时间,来做这更加有意义的事情来。我也很想和大家分享我所看到的这一切,所感受到的这每一份感受!请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来,让更多山里的孩子能有机会掌握改变自己命运的“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