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日本寺院可以做的事情,几乎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的。一直以来,寺院最主要的作用是做法事和举行墓葬等宗教仪式,也可以接待信众参加坐禅、抄经、画佛像等宗教活动。不过,近年来日本很多寺院和僧侣纷纷“出圈”,开设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在寺院内经营咖啡店和餐厅,组织普通人来清扫院落或参加年末大扫除,定期举办手工艺品集市,甚至组织单身人士在寺院内相亲。 寺院和僧侣看起来好像是“不务正业”,其实这些都是为了呼应社会需求,努力帮寺院走出经济困境。

当人们对宗教信仰的热情逐渐消退时,如何让大家走进寺院,才是当务之急。随着寺院推出全新的“体验菜单”,加上年轻僧侣的曝光度不断提高,以及新媒体宣传力度的提升,日本人又开始尝试从佛门净土中寻求心灵的平静。 由于游客群体人数较以前更多、也更加多元化,很多寺院开始修缮住所,或改建院内的老房子,把寺院真正变成游客住宿的另一种选择。 “宿坊”再度兴起 说起寺院住宿——“宿坊”的历史,其实早已有之。平安时代,皇室贵族前往熊野三山(今三重县内)参拜时就会在沿途的寺院歇脚。到了镰仓时期,借宿寺院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武士和普通百姓也可“享受”。到了江户时期,去寺院和神社参拜成为老百姓不多的兴趣爱好之一,“宿坊”一度极其繁荣。不过,进入明治时期后,个人旅行成为一种生活模式,旅馆酒店开始繁荣,“宿坊”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到近年来再度兴起。 住在寺院和住在酒店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如今的“宿坊”可不是只有青灯古佛、冷冷清清,而是能够提供由内至外全方位的疗愈。选择“宿坊”的客人一般最看重寺院提供的各项体验活动,其中最常规也最受欢迎的有抄经、画佛、坐禅和冥想。抄经和画佛可以让人摈弃杂念、内心沉静,并且需要一定的耐心和耐力。通过抄佛经和描佛像,人们可以了解到佛教的世界观,从而产生慈悲怜悯之心。坐禅和冥想则帮助人们关注内心,增强对外界的感受力,克服抑郁的心态,还能保持头脑清醒,提高注意力。 除了常规项目外,住在寺院的客人能体验的还有很多。和歌山县高野山的遍照尊院会为住宿者提供“法话”的时间,即聆听僧侣的谈话。谈话内容不一定是对佛经的直接阐释,很多会是来自日常生活的小智慧和心得。此外,还有茶道、瑜伽、祈祷及制作佛具等帮助人们达到内心平和的活动。
当然,寺院也有自己的“极限挑战”。举例大阪府河内长野市的胜光寺,就为体力好且有胆量的男性提供“瀑布修行”,据说每年大约有1200人参加。修行者赤裸上身,站在瀑布的水流之下接受冲刷和洗礼,以此涤净心灵。考虑到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这项修行的时长严格控制在3分钟。 虽说是内修为主,但是寺院也很重视外在的体验。“宿坊”客房以和室居多,随处可见木质的温和色调,感受若有若无的木香。寺院提供的素斋赏心悦目,器具考究,以时令蔬果入馔,让人充分体会食材本身的味道。加之日本温泉资源丰富,不少寺院还能享受“泡汤”。 高端订制 “宿坊”的价格因时间和住宿规格不同,通常从几千日元到2万日元不等。但是,2018年春天,京都仁和寺推出了仅一晚住宿费用就高达100万日元(按当时汇率约为6万人民币)的天价“宿坊”,迈出了面向外国高端游客顶级订制的第一步。仁和寺在日本财团的赞助下,将院内的一处老房子改建为“松林庵”。房价虽高,附加价值更高。比如住客可以由僧侣陪同参观不对外公开的伽蓝,使用天皇和历代茶人用过的茶室。下午5时之后,寺院关闭大门,唯有住客可以欣赏夜间的灯光,一边眺望庭院,一边品尝最高级的日式晚餐。
松林庵的成功模式让日本观光局加大了发展“寺泊”的力度。近5年来,每年都会组织活动为想要发展“寺泊”的寺院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全程由专家住持把关,还将成功事例写入报告书,为同行提供参考。 2022年10月后,外国游客入境人数逐渐恢复,日本观光厅明确将观光政策从“看重人数”转移到“看重人均消费金额”上。因此,高端订制的住宿体验已成为下一阶段日本接待海外游客的主要方向。寺泊这一形式可以让外国游客充分体验日本文化风情,感受日本历史,满足他们对日本的各种想象,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