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门新建的土地庙≈东岳庙(已毁损)
(2023-04-04 12:00:10)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教育娱乐 |
武昌/洪山脚下,曾有一座东岳庙。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的《湖广图经志》中载有《江夏县图》,图中的东岳庙,位于长春观和宝通寺之间。东岳庙是武昌名庙,供奉的东岳神是冥司之主,负责掌管人间生死,庙内有地狱酷刑的场景。 有庙就有庙会,围绕东岳庙形成的庙会称为“天齐会”,时间在泰山神的诞辰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庙会之所以称为“天齐会”,是因为宋真宗在祥符四年(1011年)封泰山神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每年的天齐会之前,东岳庙前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据清同治《江夏县志》记载:“天齐会中,远近居民先期悬榜演剧。士曹燃烛,铙铎步虚声不绝于耳。市中百戏避陈,观听骛集。”原来,天齐庙会时间较长。在泰山神诞辰之前,庙前就搭起戏台,唱戏的、听戏的,一起热热闹闹地迎接天齐会的到来。
有趣的是,三月二十八日也是武昌民间的甘蔗节。据说这天吃甘蔗可以得福消灾。所以,逛天齐会之人,为祈求祥福之运的降临,都会买甘蔗。由于游人太多,导致甘蔗的价格特别高。家境一般的人便买不起甘蔗,只能买点麻花意思一下,所以民间又有“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有钱吃甘蔗,无钱吃麻花”的民谣。
武昌为何有游洪山吃甘蔗的民俗?武汉文史专家徐明庭先生曾解释过这一习俗,称其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有关。徐寿辉曾遣部将邹普胜智取江夏城(今武昌城)。事前约定,在城内接应的人手持甘蔗。义军入城后,凡家门前有甘蔗渣的人家概不侵犯。此后的武昌,便有了这一天吃甘蔗免灾的习俗,逐渐形成甘蔗节。至于甘蔗节如何与天齐会结缘,估计与天齐会有众多女子前来有关。甘蔗节上,女性最需要甘蔗,“纤纤贴地金莲小,要买蔗枝当杖扶”。想想,走平地尚且艰难的女子,用甘蔗当拐杖,一则帮助自己登山,二则祈求祥福之运降临。所以,任何一个风俗的形成,都有历史背景作支撑。
1938年4月,武汉当局发出“国难严重、空袭时闻,为策人民安全起见”的告示,禁止了一年一度的天齐会和甘蔗节,天齐会、甘蔗节的风俗渐渐消失。 可惜,曾经风光无限的东岳庙早已消失不见。但1913年至1915年间来到武昌的美国地质工作者Frederick G. Clapp(1879—1944年),来到东岳庙,拍下了一张东岳庙的外景。百年后的今天,一位学者在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图书馆的网站上把这张照片带了回来,我们才能欣赏到东岳庙庙门和庙前的广场外景。